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3章 好事连连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就这一项跟宝糖坊那边,这内库就足够丰盈。番薯今年丰收,老百姓能吃饱,余下来的粮食怎么着也能过个好年了。”

    徐氏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感慨。

    “就是特别顺。”

    张欣猛点头。

    这一年,确实是好事连连。

    正如她之前想的,五叔周王搞粮食,十七叔宁王搞钱。

    完全实现了。

    特别是五叔的粮食这边,可预期的,大明朝老百姓不再可能吃不饱了。

    事情要从去年十月份说起。

    周王派人千里迢迢的送了几车地里长出来的东西给朱棣,问要不要推广种植。

    按周王的详细说明,这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叶子,都能吃。

    植物园的先生们根据性状跟来源,给这根茎起名叫番薯。

    亩产方面番薯的地下根茎最少可以达一千斤到两千斤,都是实打实的重量,整块根茎连皮带肉都能吃,充饥效果比大米面条丝毫不差,可能还更抗饿一些。

    地上的叶子要掐来煮了吃的话,几天就长一茬,算起来也有上百斤的样子。

    当然,周王也说了缺点,番薯吃多了会胀气,爱放屁。

    这预计一千斤到两千斤的亩产着实吓到了朱棣。

    这会无论南边北边,大米,麦子种下去,上等肥田也不过是五百来斤,下等田连三百斤都算是多的。

    如果在国内推广开去,老百姓全部种上番薯,就一亩地也完全够养活一家五口人一年。

    五叔信里写的这种缺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番薯,就是姚广孝种在花盆里的那棵南洋友人送的,根茎粗大的不知名植物培育出来。

    之前在姚广孝手里的时候,花盆不适合,种完也没有施肥,这个根系就往细长了长,看起来就是平平无奇的一棵植物。

    当时植物园的先生拿到了以后,看性状,就把这番薯归到薯类植物里去了。

    种植本就是他们的强项,周王张罗的这群人,在植物园里研究了十几年了。

    于是搭了暖棚,插千,组培,开始繁育。

    有了专业人士接手以后,这番薯的长势喜人。

    那一阵张欣还提供了大量的粪肥。

    就姚广孝那一花盆番薯根,番薯苗,多管齐下,在五个月后,陆陆续续收获了差不多五十斤番薯。

    周王找了死囚试吃,生着吃,煮熟了吃都可以,味道居然还是甜的。

    这年头,糖就不是老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只有特殊情况才能有口甜的入嘴。

    周王当机立断,把这五十斤番薯全做了母本育苗。

    一开始母本出苗仅仅够种一亩地,割完以后,不用过久又能再长出来。

    最后五十斤番薯,种了差不多四亩多的地。

    收成的时候收了差不多八千斤番薯。

    周王立刻把番薯送了过来,连带着培育番薯的先生一起。

    先生的建议是,番薯之前是在京城那种边疆之地种的。

    通常无论什么粮食,在北方的亩产量都赶不上南方,人家想去大南方试种,还要实验具体哪种地更适合番薯生长。

    于是朱棣就从大南边的皇庄里划拉了一座山头跟附近的田地,走水路以最快的速度把人送过去种番薯。

    到了今年这会,番薯已经收获了两次,实验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