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节度使呢。
正在胡吃海喝的马云,忽然又成了焦点。
马云这次不能用塞着嘴,说不出话来搪塞了,迫不得已,他说道:“李大人说的甚是,兹事体大,小王也很为难啊。”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而且还不动声色的把李节给拉了回来。这球踢来踢去,又回到了周宗的脚下。
周宗看了眼含含糊糊的马云,他心里明镜似的,冯延巳狮打开口,那条件只要不是嫌命长谁都不会答应,马云这个反映倒也在他计算之中。
周宗笑道:“楚唐通商在下是万分支持的,我也反对把军事的问题,夹杂到民政上面来。”
李节面色一喜,正要说话,周宗赶紧接着说道:“但是,冯相他们深的我主的器重,而贵国提的这个通商的协定,也过去苛刻了,所以在下也甚是难办。”
李节忙道:“如果贵国的军事要求,能够略略退让些,通商之事也可细谈。”
李节和马云果然不是一路的。周宗心道。难怪韩熙载猜测,冯延巳他们可能会秘密扶持马云,挑拨楚国内乱。韩熙载对这件事,只有四个字的评价:“与虎谋皮”。明天可得去看看刘仁瞻,他离岳州近,问问他对这个马云是什么看法。
周宗苦笑道:“实不相瞒,我大唐地处沿海,北可通商契丹、高丽,南可通商汉国,甚至南洋诸国。海上交易,获利甚丰。而贵国钱币与我国流通的一样,且贵国也不允许钱币外流,我国商人去了贵国,卖了货物,挣了钱,也只能重新从贵国买新的货物贩回。此举颇伤商贾们的兴趣啊。”
为了展商业,马殷采纳大臣高郁的建议,铸造铁钱币在境内流通。由于铁钱币笨重,携带不便,又不准外流,商旅出境外贸易,大都“无所用钱”,往往在楚就地购买大量产品销往各地,这样楚地境内生产的产品通过“易天下百货”,进而变得富饶起来。
李节心道:终于说的正地方了。楚国不用天下通用的铜钱,还不是因为楚国不产铜嘛,而且楚国能拿的出手的东西,除了茶叶,就是丝锦了,可这两样东西,可不是只有楚国才有啊。如果商人卖了东西,自己带着铜钱跑了,那我大楚的铜钱就原来越少,物价就会越来越高,那百姓的日可就苦难了。
可这是楚国的国策啊,动摇了铁钱,可就动摇了楚国的国本了。
看着李节有些为难的样,马云却大包大揽的说道:“这个倒也好办,我可以上父王,请求放松对钱币的监制,允许商贾们携带铁钱出境就是了。”
马云这招避重就轻,周宗的意思是让楚国废铁钱而用铜钱,马云抓着话锋,轻飘飘的准了铁钱的流通。事实上,马戏范当政的时候,对铁钱的监控已经不严了。毕竟铁器大行,铸造成本低,带出去些也无所谓。
周宗又其实那么好糊弄的,他说道:“多谢王爷。只是我们要通商,毕竟还是要商贾自己贩货出入。大商贾动辄需要资金数万计,如果全是铁钱就不方便了,如果能用银或者绢帛代替,就好了。”
在古代,铜钱只是小货币单位,就像今天的一块、二块一样,在唐朝前期,大的货币单位是绢帛,后期才慢慢有了银这样的大单位货币。
马云还没说话,李节高兴的说道:“这个没问题。楚王会允许的。”只要百姓手里的钱不贬值就行,李节心道。
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周宗和李节兴高采烈的开始了通商方面的意见交流,常梦锡也加入了其中的探讨。
而马云则自顾自的仍在胡吃海喝,另一桌的韩熙载不过一个五品官,虽受周宗器重,不过这种场合表自己的意见,也不太适合。只好和赵普聊起天来。这两人都是北方人,赵普是幽州人,韩熙载是青州人,一个河北一个山东,聊起来话题很多,甚是投机。
韩熙载也算是名门出身,其曾祖父韩钧,担任过太常卿;祖父韩殷,任侍御史;父韩光嗣,任秘少监、平卢观察支使。不过韩熙载的曾祖、祖父似乎没有多大的作为,在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什么记载。他的父亲韩光嗣虽然也没有多少作为,却被卷进了一场兵变,并且导致了韩熙载不得不南迁江南,以避祸乱。总之,是一个没落了的名门。
可韩熙载这个人,和他的父祖不一样,他自幼苦读,年长之后还游历天下增长见识,这个人是有雄心有报复的。他南下之前和好朋友李谷聊天时,李谷说道:“中原如果用我为相,我取淮南如同探囊取物。”韩熙载不甘示弱的说道:“淮南如果用我为宰相,我必将长驱直入,以定中原。”
这话从家乡开始聊起,慢慢的就聊到了政务上,韩熙载不怀好意的看了眼,满嘴流油的马云,说道:“则平兄,天下奇才,跟着五王爷,不是委屈了吗?不若由我建言,留在大唐,共同为唐主效力,他日说不定可以青史留名,绘图凌烟阁。”
赵普不屑的看了一眼韩熙载,道:“我待叔言兄如同至交,叔言兄何故欺我。”
韩熙载不明所以的看着赵普。
赵普低声道:“叔言兄,小小的五品官,又能推荐我做几品官呢,是七品、还是八品。呵呵,我在五王爷帐下,虽是小吏,可五王爷对我,言听计从,如鱼得水,犹如古之照烈皇帝与诸葛丞相。天下虽大,又有几人能如此待我呢。”
你想挑拨我,还早着的。不过韩熙载聪明过人,赵普也不敢说别的什么,只从受不受重用上面,给韩熙载心里留个裂痕。
本。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