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一战关中(3)
以攻代守,郭荣自然是知道的。比如,当年六出祁山的诸葛亮,用得就是以攻代守。以攻代守的好处很明显,那就是把战争抛向了敌人的控制区,烧杀抢掠一翻,倒霉的是敌人,可是,有淮河拦着,要渡淮过去,胜负未知,恐怕倒霉的要多些。淮北的郭崇、王殷自然是名将,可是,淮南的朱元也有常胜将军之称啊。
见郭荣在沉思,王朴继续说道:“王爷,淮南一带的楚州、寿州等地,楚军数不胜数,再加上楚军水师在淮河上有优势,渡淮而战,恐怕是自蹈险地,绝不可取。”
“淮南既不可贸然相攻,那么只能是攻取徐州、海州,或者是唐州、邓州了。”
王朴又摇了摇头:“王爷,您说的这两个地方,都囤积有大量的楚军。楚国要北伐中原,靠得就是在淮北的这一东一西两个拳头。这两个地方,是楚国重中之重,不好打啊。”
郭荣一愣,王朴这话有点自相矛盾了,既然要以攻代守,可是不渡过淮河,不进攻邓州、唐州,或者海州、徐州,那。。。那还能进攻楚国的什么地方啊?
王朴笑道:“王爷,请看地图,这咱们和楚国相联系的地方可不仅仅是从西到东这条线啊。还有均州(湖北十堰东)、房州(今湖北房县)呢,莫非王爷忘了不成?这两州由于地势险峻,驻兵不多。如果出其不意,并不需要多少兵马就能夺取均州。”
郭荣紧紧的盯着地图,心中暗暗盘算着,从地图上看,商州(今陕西商县)和均州毗邻,可是两地之间是秦岭山脉,没有官道,要想进攻均州,恐怕要从金州走才行,可是金州通往均州的要冲之地黄土镇,却偏偏掌控在楚国的手里。丁思瑾不是庸才,他不可能不意识到黄土镇的紧要,特别是楚国将均州辟为马场之后,黄土镇的安全,深深的影响到楚国骑兵的建设。
王朴并不在意郭荣正在沉思,反而有些迫不及待的解释自己的策略:“王爷,以我之见,夺取均州有三大好处,第一,威胁唐州的侧翼。邓唐二州距离汴京不过五六百地,乘快马的话,一日就能抵达,而距离西京洛阳就更加近了,不过四百里地。邓唐二州掌控在楚国的手中,如鲠在喉啊。可是,楚将丁思瑾为人谨慎,他乡兵、楚兵结合在一起,把邓唐二州经营的固若金汤,正面攻击,难度很大啊。可有了均州,则相当于在邓州的后面插了一把剑,把邓唐防线生生撕了一个口子出来。”
“第二,楚国竭力发展襄州、随州、复州等地,想把山南南部(今湖北省),建成一个新的淮南,现在已经卓有成效了。如果拿下了均州,派兵直插襄州一带,把襄州像徐州那样搅个天翻地覆,对楚国的打击可就大得多了。”
“第三,均州是楚国的马场,楚国野心勃勃,可是,他们要想北进中原,在河南与我军作战,要是缺少战马,那将是极其困难的。所以,马场、马匹对楚国非常的重要,因此,均州在楚国的地位,也就因此凸显出来。如果是平原地带,咱们想破坏他们的马场,还真不容易,大军一去,那马夫们想必就骑着马逃逸了。可是,均州多丘陵,道路失修,他们想逃也逃不太远,嘿嘿。。。得均州破坏楚国马场,想必金陵的马云恐怕要气的吐血吧。”
夺取均州的好处,让郭荣颇为动心,可是,他想了想说道:“如果真想我们预测的那样,楚蜀联合。以楚国君臣之智,他们不会看不出蜀兵必败吧。而且,蜀国若是兵败,为了保护关中,我们必然会趁机夺取陇右。这一点,马云他们十有**也能看的出来。这样一来,为了避免我们对蜀国穷追猛打,楚军会不会渡过淮河,和我们在淮北决战呢?或者想通过决战的样子,来向朝廷施加压力,让朝廷调动关中的军队。进而,保住蜀国的陇右呢?”如果楚周在淮北大打出手,汴京震动,那个时候,自己还有没有余力取陇右、取均州呢?朝廷还会不会同意自己一面全力追击蜀军,一面夺取均州呢?
“王爷,恕我直言,我倒是觉得,以目前楚国的情况,他出动大军在淮北和我军对峙,恐怕占不到什么便宜。而且楚国未必有决心,和咱们大周在淮北打一场大战。楚国现在想得,恐怕是车轮战吧。他一直都想联合河东、契丹、蜀国,从北面、南面、西面、东面,不断的出兵侵扰我军,让我军疲于奔命,让老百姓无心耕种,生生的耗掉我们的国力。等到咱们难以维持的时候,楚国才会真的大发三军,和我们决一雌雄了。”王朴说道:“您所担心的事情,在我看来,发生机会非常小。这九年来,马云作战无数,可是,楚军有一个特点,不知道王爷发现没有。”
霹雳弹、震天雷?还是弩床、抛石机,一时间郭荣脑子里划过了很多东西,不过,王朴的这个问题很笼统,倒是不好回答。郭荣想了想,还是不能确定答案,终于好奇的问道:“是什么特点啊?”
“楚军最大的特点是,从来不与,或者尽量避免和敌人的最强军队作战。灭南平,他用得是诈城计,如果南平王死守荆州,就算楚军的人数在多上一辈,恐怕短时间内也很难取胜。马云北伐的时候,契丹的主力事实上已经北返了,南下岭南的时候,刘氏的主力一部分被李唐牵制,一部分被活活烧死,到了灭李唐的时候,李唐十数年的精兵,早就被楚国用计消磨的一干二净,以至于楚军屡屡以少胜多,短短两个月就破了李唐。”
王朴顿了下继续说道:“前一阵子,楚国派出使者,入契丹,访太原,结好孟昶,为的是什么?契丹主兀律不是告诉咱们了吗?楚国想发动四国的力量,不断的消耗我军。这说明什么?说明楚国先削弱敌人,而后强攻的方法始终没有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楚军怎么可能全力出击,和我们大周决一雌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