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这个。。。”耶律修愣了下,他干咽了口吐沫儿,说实话,他耶律修在乾化军,在整个南京道,或许算得上一个人物,可是在上京,在整个契丹军,他只能算一个层领导干部,还是偏下的。他眼光自然没有那么开阔,对周国的了解十分有限,他犹豫的说道:“是不是因为周国的骑兵都去了河西了。我听说周国派赵匡胤西征,已经打下了凉州城了。”
耶律修的话,反倒让萧天佑顿了一下,他考虑了一下,重新组织了一下,说道:“周国自从建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骑兵,特别是在汴京之战,骑兵从长安到汴京仅仅花了一日一夜的时间,打了楚国一个措手不及。从那天起,周国更是花费了大力气组建骑兵。他们既然了解了骑兵的作用,又怎么会将骑兵全部用在西征上呢?”
帅帐里的将领们都有点发傻,这是谁呀?这么吊,居然把副帅耶律修说了一愣一愣的。耶律修可不是什么和颜悦色的老好人,他现在居然还能够笑呵呵的,说明这萧天佑来头不小啊。不过,将领们也承认,这萧天佑说的没什么错。那是个时代,虽然没有“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理论,对于周国这样恶劣的环境,郭荣实在是不可能把所有的骑兵都用来西征的。
周国既然来偷袭我们,那么他们一定是要派遣骑兵的。那他们的骑兵去了哪里了?这些人虽然没有受到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可都是一场仗一场仗打下来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仔细这么一想,立刻就有人说道:“莫非,周军的骑兵是直奔益津关去了吗?”
“什么?”这些字轮到耶律修紧张了,这益津关可非同小可,乃是清州北上南京的毕竟之路啊,如果益津关失守了,那自己可就被困在南边了。而且益津关易守难攻,河北难得的防守佳地。如果益津关被周军攻下,那么契丹的援军可就很难指望了。当然,契丹援军可以从莫州(今河北任丘)绕道,可是如果益津关失守,莫州能不能守住也成问题了。
“那。。。那依你之见,我们应该如何对付啊?”耶律修现在没时间玩民主了,直盯盯的看着萧天佑问道。
“末将以为咱们应当立刻出兵益津关。”萧天佑说道。
“可如果周国没有出兵益津关,我们岂不是白跑一趟,这对军心、对士气可是莫大的打击啊!”黑脸将军说道。
“一切但凭大帅定夺!”萧天佑没和黑脸人废话,直接说道。
这下子大家都把目光集到耶律修的身上了。耶律修站起身来说道:“传令下去,立刻拔营,去益津关!”
这个时候耶律修没什么可选的,只能赌一把了。至于清州城让清州刺史王洪守去。反正刺史的职责不就是守城吗?再说了,乾化军虽然驻扎在清州,可不仅仅负责清州。即便以后上面责罚,耶律修觉得自己还是有理由申辩的。再说了,他还有底牌,这萧天佑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南京留守萧思温的儿子,而萧思温是后族,在契丹影响很大。反正这主意是他儿子出的,就算他儿子多,也不可能眼睁睁看着不救吧。
给予这样的考虑,乾化军开拔了。这一下子清州刺史王洪极为被动。
在燕云十六州,契丹人是爷,汉人就是孙子。两帮子将领之见矛盾极大。过去耶律德光在世的时候,用汉族的赵延寿管理燕云十六州,封为燕王。那个时期是两族关系还算融洽的时代。可惜,赵延寿这个耶律德光的干儿子,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明明人家耶律德光有儿子、有侄子的,这赵延寿偏偏相当皇太子。耶律德光在原驾崩之后,契丹军仓皇北逃的路上,赵延寿企图趁机夺权,当契丹皇帝(有点异想天开),结果被兀欲给骗杀了。从那天起,不仅仅是兀欲不太相信汉族将领了,就连一般的契丹高官也不相信汉族官员了。人家吕不韦盗取秦国,好歹还送出去个老婆,你赵延寿就叫两句干爹,还想当契丹人的皇帝,这还了得。
基于这种考虑,契丹人就千方百计的消弱燕云十六州汉族将领的权力,而赵延寿死后,汉族将领心里本来就有点嘀咕,见契丹人这么做,更是牢牢抓着军权不放。两帮子人隔阂越来越大。就像周国入侵,这么大的事情,耶律修也就是找来自己商量商量拉倒。等出兵了,才派人通知了一下王洪。此刻的王洪,心里是又气又怕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