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陇州
孟昶虽然是蜀国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从小锦衣玉食的,没有吃过什么苦。? 可是,孟昶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正儿八经的当过几天领导,当时权臣嚣张,他费了老大的心血,才干掉了那些个自命不凡的权臣们。因此,对权力,他是有着自己的看法的!什么权力可以撒手,什么权力必须要牢牢掌控,他脑子还是很清醒的。让马光猛来指挥蜀国的军队,孟昶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他是坚决不同意的。
可是,韩保正作为统军大帅,一旦真的决定要出兵北伐的话,他不能不问一问这协调作战的事情。倒不是说,韩保正想指挥楚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他自己都不愿意马光猛指挥蜀军,将心比心,马光猛又怎么可能会同意让他韩保正指挥楚军呢!
钟允章压了一口茶,沉默不语,他在思索着,韩保正的话无疑说明,他已经动心了,他从拖延出兵,很可能转为积极出兵了。楚**政分的很清楚,文官对军队只有监督的权力,却没有指挥的权力。虽然以徐仲雅为的文官们向皇帝争执过几次,想把军队的指挥权也掌控在文官手中,他们的理由很简单武夫乱国嘛,惶惶大唐是怎么完蛋的,武夫们的藩镇之祸,是最明显的原因。可是,马云却始终没有同意。徐仲雅他们或许不能理解,可是从岭南跻身楚国政界的钟允章心里很清楚,武夫当道那确实是要天下大乱的,可是,这兵权要是掌控在了功勋卓著的文官手里,那可不仅仅是天下大乱的问题了,那是要改朝换代的!所以,钟允章始终都不参与这些事情,这一次被派往兴元府,他也是谨守本分,一面都督粮道,另一面收拾川中民心,对军队他更多是请示马云。
当然了,韩保正的问题,钟允章并不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至少可以重申一下楚国的军政,或者表述一下刚刚两国关于军队指挥权的协议。但钟允章并没有这么做,如果说马光猛的任务是北伐,他的目标是关中的话,那么钟允章的任务则是灭蜀,他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蜀国。他在兴元府开粥棚只是做一个幌子,他是想把蜀国可能存在的怀疑目光,全部集中到粥棚子上面来。其实,蜀国又不是大灾,区区几个粥棚子又能收拾多少民心呢?他真正的手段是用在了运粮上面。蜀国君臣想的很如意,很理想,每次供给楚军的军粮都是十天一,可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想到,这么一来,从成都府到梓州(今四川三台)、绵州(今四川绵阳)、剑州(今四川剑阁)、利州(今四川广元)、再到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这一路上,绵绵不断都是运粮的车队,而且钟允章以避免劳动力不足、加快运送为借口,这运粮都是分阶段进行的。比如在成都府雇人,把粮食运到梓州,再在梓州雇人把粮食运到绵州,这一下子官道上往来的百姓急剧增加,蜀国官员们收受贿赂之后,对运粮百姓的盘查极为松懈。只要再过上一段日子,钟允章甚至可以拍胸脯保证:如果他手里面有一支万人的军队,他可以在不惊动蜀国官场的情况下,把这一万人从兴元府神不知鬼不觉的送到成都城下!
想想看,如果在成都城一点防备都没有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一直万人的楚军,孟昶他还跑得了吗?
当然了,钟允章现在不这么干,并不是他不想这么干。关键的原因在于,时机还不够成熟!一方面是因为兵力上面有点捉襟见肘,马光猛麾下的7万大军,有3万在凤翔,其余四万在在金州与周军对峙,他并没有足够的军队向蜀国进攻。至于调动其他地方的军队,这事儿需要马云亲自拍板,毕竟马光猛在楚国西陲呆了一段时间了,有了这么好的一盘菜,居然不让西线的军队吃,恐怕有点说不过去。另外一方面,蜀国还是有点所谓的精锐部队的。在目前的情况下,伪周还具有很强的实力,楚国是不可能在蜀中投入大量的军队的。怎么样以最小的成本拿下蜀国,这才是值得楚国高层考虑的。
因此,钟允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削弱蜀国的实力。这怎么削弱呢?又不能用楚军来干蜀军,那就只能借刀杀人了,让蜀军出蜀和周军作战!让周军把蜀军给干掉。
韩保正见钟允章不说话,不知道他葫芦里到底买的什么药。他心里有点着急。他为什么着急呢?因为韩保正觉得自己刚才说错话了,刚才的话把自己的真实意图给暴露了,这不就让钟允章这老东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