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房中,炉火熊熊。
一口莹白的陶瓷小锅,极其清雅精致。火焰舔着锅底,锅中莹白的鱼肉,随着滚动的汤水悠悠浮起,落下,落下,浮起。
香气盈室,清幽绵长。像早春初开的杏花清香,又似寒冬深雪中梅花的暗香,却散出很远,整个道观内都闻得到。惹得院子里槐树下的一只黄狗伸长了舌头,不停地吠叫。
灵儿用一只青瓷白碗盛了,放在门外的一条矮凳上。待汤水不那么烫了,服侍道人连肉带汤喝下去。
纪闲一口气喝下三碗,少顷吐出许多黑黄粘稠的苦水。脸上颜色渐渐红白如常,身上的皮肤也恢复了颜色。
纪闲的额头微微沁出汗珠。灵儿递过一条半湿的布巾,纪闲接过,抹去脸上的汗水,长出一口气:“没事了,没事了!”
赵榛和灵儿很是高兴。小怪跳来跳去的,似乎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大好事。
三人这才谈起赵榛南下的事情。
纪闲面有难色,神情犹疑,不过还是开了口:“殿下,恕老道斗胆妄言!”
赵榛先是一愣,继而凝神听下去。
“眼下金军来势汹汹,攻城略地,一副不灭大宋不罢休的架势。而我大宋将士士气低落,畏敌如虎,像刘豫等人早做了投降金国的打算。如宗泽老将军那样一心报国、誓死抗敌的将士,实在是少之又少。”纪闲有些气短。
“让宋人心寒的不止于此,最要紧的是当今皇上康王爷,被金人吓破了胆,只顾了自己的性命,一味南逃,满脑子议和,全然没有抗击金虏的打算。迎还二圣,收复中原,无异于纸上谈兵,镜花水月。”纪闲继续说着。
望着道观高墙上一丛摇摆的狗尾巴草,赵榛的脸色慢慢变得阴沉。好半天才吐出一句:“虽是如此,我总是要见了九哥才好!”
纪闲点头,遂又说道:“江南地势低洼,水网纵横,金人一时难至,倒还安宁些。可这江北一带,大宋官兵无序,人心惶惶,盗匪四起,还有金兵时时出没,凶险难测。殿下这一路难保不出什么意外。”
略略沉吟,紧皱的眉头松开:“老道有个主意,殿下不妨一试!”
五龙山寨在五龙山的主峰,地势险要。远远望去,但见悬崖陡峭,山石林立,密林丛生。从山脚的一条清溪出发,左右回转,拐过五个大弯,才上到了寨门前。
一道高高的石墙将大寨围住,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钦宗徽宗被掳北上,河朔一带最先为金人所侵占。漏网幸存的皇子康王赵构仓皇奔逃间,在南京应天府继位称帝,却也自身难保,除了逃命,几乎无心整军迎战。
大宋王师损失惨重,已经溃不成军,遇到金兵,往往不战而逃。依靠李纲、宗泽等几个忠勇之臣,勉力应承,却于大事无补。无奈之下,大宋北方军民或据高山险岭,或据大水湖泊,自发组织抗金义军,结寨自保,称为山水寨。战乱各地宋朝民众纷纷效仿,一时间闹得金人不得安宁,焦头烂额,很是头疼。
在诸多山水寨中,不乏大宋禁军中被打散或逃出的官兵。像太行山区的八字军,就是由原大宋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率领的一支队伍,因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得名。而此前赵榛所在河北西路庆源府赞皇县的五马山寨,则是由原大宋武翼大夫赵邦杰组织的一支义军。
五龙山寨的大寨主董胜,本是当地的一家富户,家境殷实。其人性情豪爽,喜欢拳脚棍棒,善于结交四方好汉,颇有声望。
金人首次南侵,宋军溃逃,董胜组织家丁和庄户,守卫庄院及村落,以求自保。射杀妄图进村抢掠的金兵,也收容了一些四逃的宋朝兵士,二寨主张义就是那个时候来的。
张义是纪闲的同乡,出身农家,人长得精悍干练,一口短刀,使得虎虎生风。他本是抱了和金人死战到底的念头,可领头的将官只顾逃窜,跑的比兔子还快。
张义在杀死两名金兵后,眼看就要陷入敌军包围,只好夺了一匹马逃了出来。在董家庄村口被几名金兵追上,是董胜领着庄丁杀死金兵,救下张义。
张义无处可去,就留在了庄上。后来金兵围剿,董胜干脆收拾了细软家财,一把火烧掉庄子,领着人上了五龙山。周围不少丧家失地的民众闻声来投,一时远近有名。
待得金军退去,山寨已聚集了近三万人马,声势不小。
董胜本是一乡村地主,一向无甚大志,初始举兵不过为了那一点点家业。不曾想到走到最后,手下竟然有了如此众多的兵马,俨然一方土豪霸主,不禁得意非常。
刘豫主政济南府后,多次派人上山,许以高官厚禄,意图收编了这支义军。
董胜颇为心动。要不是张义了解刘豫的本性,坚决反对,董胜差一点就马上答应下来。
这下惹得董胜很不高兴,对张义颇为不满,甚至有些恨意,认为张义堵断了他升官发财的梦想。在背地里,也没少骂张义。可他知道张义在山寨的威望,不敢当面驳斥,私下却早做了自己的打算,暗里与刘豫书信人员往来不断。
此刻,董胜挺着大肚子,满面红光地坐在山寨的大厅里。几个头领陪在一旁,张义一如平常,神色平静地招呼着纪闲等人。
听完了纪闲的话,董胜一口应承:“道爷放心,我一定派人把王爷护送到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