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六章 朝廷给的和欠的竟然是一样多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万历十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蓟镇,石匣营城,南兵公署。

    石匣南兵营中军兼守御所百户吴惟贤,朝统领南兵游击将军陈蚕絮絮叨叨地算账道,

    “……咱们这样算罢,隆庆二年,戚少保调任蓟镇的时候,前后两次招募浙兵共九千人,万历三年到万历五年,朝廷说要在蓟镇建立浙兵轮班制度,三年一换,在蓟镇设立了三个南兵营,一一对应蓟镇三协,都是单独建制,两班三路共招了一万两千人,加上隆庆朝的九千名浙兵,一共是两万一千人。”

    “一个南兵的工食银为每日五分,以一月三十日来计算,折合下来就是每月一两五钱,一年十八两薪饷,再乘以南兵总人数,也就是说朝廷每年在蓟镇南兵身上的支出是三十七万八千两银子——你或许会说这没算朝廷发给南兵的赏银,但是朝廷的赏银是按胡虏的人头算的,上报的时候怎么也不可能把两万一千个南兵都囊括进去……”

    吴惟贤这时说话有些随意,并没有对陈蚕以官职相称,陈蚕却也不生气,蓟镇南兵的“单独建制”包括南兵营的指挥系统,虽然南兵被分派戍守各路的各个隘口和敌台,但统领的南兵并不是各路的军事长官,而是受蓟镇三协各南兵营的直接管辖。

    而由于建制时的地缘和历史因素,南兵营的各级长官,大多都是由南兵或者曾出身南兵者所组成,不但守备各敌台的千、把、百总等低阶武官多系南兵选充,就连高阶武官,比如对南兵营主官、参将的选任,都是由浙江人占据了绝对的多数。

    这种垂直管理方式使得南兵营内部武官之间的关系显得格外亲厚,同乡同城加上并肩作战的经历,让南兵上下自然团结成了一派,此时的吴惟贤和陈蚕当然也不例外,

    “我就弄不明白了,朝廷何至于就出不起这三十七万八千两了?”

    吴惟贤露出一种迷惑而愤慨的神情道,

    “我大哥在广东,来信同我说,两广、福建的海商每年同洋人做生意赚的钱加起来就够养好几支戚家军。”

    “即使不提那些海商,我听说,皇上前阵子才又巡视了寿宫,这一座陵还没修完,就花了两百万两银子,够所有蓟镇南兵五年吃喝,就这么大一个国家,哪里省一抿子省不出这三十七万八千两?”

    “这军饷欠了又欠,一开始是这个月发上个月的,接着就变成是这一年发上一年的,现在么更不得了咧,直接两手一摊说发不出咧,这不就是欺负咱们南兵是三年轮班制的募兵,不好跟朝廷直接置气吗?”

    “要换成卫所边军,或者哪个边将麾下的私军家丁,一个月不发饷就肯定甚么仗也打不了了,要真欠上一年,卫所的屯军和旗军要么早跑了,要么撂挑子不干了,私军家丁要么转投他部去了,要么就地哗变了,你说说啊,九边所有军队里,是不是就数咱们南兵最温驯最好欺负?”

    陈蚕听了,一时嗫嚅着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当然他的不知所措成分比较复杂,这一来,是因为他知道吴惟贤的哥哥吴惟忠确实人在广东,吴惟忠是万历十一年的时候,跟着戚继光调到南方去的,他在蓟镇的时候,论军功已经升到了山海关参将,去广东全然是由于受到张居正倒台的波及而导致的“明升暗降”。

    这二来,是因为南兵营是处于蓟镇原有的指挥体系之外的一个独立组织,朝廷在设立之初,本就有意与原有的北兵体系相互区分,南将与南兵一向被看作一个整体,对上则受到朝廷派遣的总督、巡抚以及总兵官等人的节制。

    因此南兵拿不到的军饷,南将也一样拿不到,在欠饷问题上,统领南兵游击将军陈蚕和广大南兵的立场是一致的,也正因如此,吴惟贤可以放心地朝陈蚕抱怨这些话。

    “那也不能说是‘欺负’罢,‘欺负’这个词用得太重了。”

    陈蚕沉默几许,道,

    “北兵的待遇比我们差得多,不信你到外头随便找几个其他军镇的北兵了解一下,据我所知,北军月饷只有粮一石,平均折色是六钱,就这一石粮的折色标准在各大军镇还不统一,最多的宣大可以折色七钱,最少的江东半岛沿海卫所只能折色二钱五分,朝廷在蓟镇养一个南兵的军饷份额,放到江东半岛可以养六个卫所旗军。”

    吴惟贤接口道,

    “朝廷对南兵的要求是,‘年年如此,岁岁更番,务以三年为率,不许别有变更,若有变乱行伍,违误戍期及赴他处投用者,则必得从重参究挐治’,既然如此,我怎么能弄得清楚其他军镇的士兵究竟是个情形和待遇呢?”

    “再者,你这个比较方法也不对,蓟镇的条件能和江东半岛的卫所旗兵比吗?蓟镇守的是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四海冶,总共一千二百多里,从北、东、西三面包围京城,再加上戚少保当年在长城沿线上修筑大量空心敌台,理应算得上是九边之中防守难度最大的一个镇了罢。”

    吴惟贤所言非虚,朝廷之所以能不吝给予南兵厚饷,不仅是因为戚家军严整的军纪和强大的战斗力,更是因为蓟镇南兵南兵所驻守的敌台,基本上都是地势狭隘、少见人烟的边境,在这样条件艰苦的地区还要长期的驻扎于此,对于远道而来的南兵而言,不得不说是一种艰难的考验。

    且到了万历十六年,蓟镇的南兵北兵加起来虽然已达到了十万多人,但是平均分布到蓟镇的主要关口上,每个关口也就几千人,兵力其实并不充裕,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吃紧的。

    譬如吴惟贤和陈蚕所在的蓟镇西路南兵的石匣营,其辖下最总要的关口,就是俺答汗曾经入关的古北口,而这里的敌情相对于东路南兵和中路南兵尚属较少,只是一旦遇上敌情,后果便相当严重。

    也正因为朝廷倚仗于蓟镇南兵的守关能力,在戚继光被调去南边之后,蓟镇南兵依然能在名义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建制和万历初期的丰厚待遇。

    只是南兵们渐渐发现,这些待遇到了万历十五年以后,忽然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