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再要诚信,做到奋发进取、勇于担当、意志坚定,这就是所谓之“拿得起”。
人生天地之间,活在茫茫大地上,有各种精神或生存的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就需要去获取,去拿,并且拿到了、拿对了,就是拿得起。
出世之众生,要谨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做到“放得下”。
“放得下”如“佛”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弗”,弗的意思是“不”,合起来就是“不人”和“人不”。
不人就是无人,也就是放下自我,摆脱私心的困缚;人不就是懂得拒绝,也就是放下欲望,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做到如此自然就放下了。
如何才能放得下,需要经历三重境界,方能一切皆空,彻底放下。
第一重境界者“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大千世界之芸芸众生,哇哇坠地,芳华年少之时心思极为简单,没有经历尘世的洗礼,生活的磨难,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说什么就相信什么。
此时的芳华少年,看待世界当然是简单而粗糙的,所看到的往往只是表面,而不加深入思索,正是因为简单而不放在心上,于是不受其困扰,这就是放下的心境。
此时的认知还太脆弱,容易被现实击碎,从此一蹶不振,如不加以善意引导,容易坠入魔道可恨还可叹,可怜而可悲。
第二重境界者“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芸芸众生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
这时芸芸众生,眼前一片迷茫,心态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怀疑的,警惕的,复杂的。
于是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容易变得争强好胜、与人比较、绞尽脑汁、机关算尽,欲望无穷无尽,永无满足的一天。
大多数人都困在这一阶段,虽然纠结、挣扎、痛苦,这却恰恰是顿悟的契机,因为看到了,才能出来,经历了,才能明白。
第三重境界者“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芸芸众生之中,那些保持住本心、做得到忍耐的人,等他看得够了,经得多了,悟得深了,终于有一天豁然顿悟,明白了万般只是自然,存在就有存在的合理性,生会走向灭,繁华会变成寂寞,那些以前认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会在规律里走向其应有的结局,人间只是无常,没有一定。
这就是大道指引着我们该去做的事情,宇宙之万物,天地之运行,万物之生老病死都蕴藏着一个规律,那就是依照大道的轨迹,缓缓前行,顺其自然而无畏,顺其自然而无为。
正所谓之“天地之所以长生,就是因为他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运行,就因为它无私无欲,一切符合道德法则”。
为神为人皆应遵循天道之规律,方能成就一番千秋之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