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六十一章 卧薪尝胆 5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人都坐下来以后,蒋上尉就开始招呼负责勤务的印度当地人上菜。全/本/小/说/网

    大概是因为在座的人里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并没有吃传统的中餐而是吃的西餐。菜式虽然不算多,但是做得比较精致,特别是英国产的薰猪肉味道还可以,还配上了英国产的红葡萄酒。当然,现在是没有条件搞法式大餐,喝法国红酒的。法国现在还在德国人的占领之下,等着盟军去解放呢。

    刘建业一边吃着,一边不引人注意的观察着蒋上尉。大概是因为这位最高统帅的二公子赴德国留学,在德国获得正统的普鲁式军人教育,也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下,习得欧洲优雅的3度,重视仪表,懂吃会喝,十分欧化,看得出来是一位为生活而工作的人。这些都与他的哥哥,最高统帅的长子差别很大。大工资于16岁赴俄留学,在俄国的12年间,物质上、精神上均甚缺乏,又遭受不少挫折,吃了很大的苦,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因为在留学期间养成吃苦及节俭的习惯,再加上曾经受到**教育,对于财产方面的看法及处理上就有所影响。他自己不置产,也厌恶别人置产,认为这与品德操守良莠有关,特别是高级官员。大公子不重穿着、吃喝,他外出时,常常是夹克配西裤;饮食方面,外出时经常是路边摊,在家则是几样百吃不厌的家常菜,如果有剩,则下顿再吃。两兄弟的生活态度因为曾经的生活经历不同,教育不同,连生活态度也差别很大。

    吃完了饭,头上包着厚厚的头巾的印度侍者收拾完了杯盘,几个人开始喝着咖啡,抽着香烟或者雪茄,开始闲聊。当然,这样的闲聊,不可能和军人的身份无关的。

    “仲良,你是刚各刚从国内过来的,你给我们讲讲现在国内的情况怎么样了。”郑将军一边喝咖啡,一边拿着香烟问道。

    “情况嘛,军事上面讲,倭国人自从去年吃了两个大败仗以后,为了和美国人争夺在太平洋上的岛屿,不断地从东北的关东军和关内的中国派遣军抽调精锐,南下补充到负责太平洋方面作战的南方军,留下来的空缺用新建立的二流甚至三流部队来补充,所以,他们在关内的部队战斗力都有所下降。因此,他们又比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向前线的**主力部队发动大规模进攻了,但是,不排除他们向后方的苏鲁和冀察两个游击战区的部队发动进攻的可能。这两个战区的部队战斗力大多都不怎么样,如果倭国人集中力量发动进攻,恐怕他们会很难办。”刘建业说道。

    “倭国人现在是集中力量用于太平洋上的逐岛争夺战,他们去年发动浙赣会战,目的不也就是要报复美国人用飞机轰炸他们的本土吗?”廖师长说道。

    “美国人事先也不打招呼,就把轰炸完倭国本土的飞机降落到我军第三战区控制区的机场,让第三战区措手不及,招来倭国人的大举报复。”郑将军说。

    “他们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密嘛。”孙师长说。

    “这个先不讲它了。现在国内的老百姓生活是越来越艰难了。大后方几乎是什么都短缺,从粮食到布匹,再到燃料,药品,除了人和钞票不短缺,可以说是什么都短缺。连军队的供应也越来越困难了。不少部队都严重缺编,武器弹yao严重不足,军粮补给也少得可怜。我带的那个军,要不是由兄弟自己做生意**来贴补,再自己种菜养猪,恐怕就要像一些杂牌部队一样,每个弟兄每天只能靠喝一顿稀饭度日了,就算这样,兄弟也只能保证弟兄们每天吃一顿干饭,喝两顿稀饭,每个星期吃一顿肉。说老实话,兄弟我在国内已经很久没有放开肚皮吃肉了。所以,刚才兄弟我吃的猪肉多了一点,希望各位不要见怪。”刘建业有一些不好意思地讲。

    “这主要还是因为国际交通线断绝了。不然,国内也不至于艰苦到这个程度。”孙师长说到。

    “俄国人和英国人都不怎么样,他们都有自己的算盘,就是苦了我们了。”廖师长说到。

    “国内如此艰苦,我们就有义务早日向缅甸发动反攻,尽早的重新打通国际交通线,不然,越往后面越艰难。”郑将军说。

    “还是桂庭大哥说的对,早一天打通国际交通线,国内的艰难时日就能早一天解除。”刘建业说。

    “仲良,我们今天在这里也就是聊一聊,不要当真。你讲讲看,我们前面的缅甸作战主要输在什么地方?”郑将军问道。

    “几位都是大才,还用得着兄弟我在这里班门弄斧吗?这不是让我丢人吗?”

    “你就不要太谦虚了,你的大名现在在军令部里可是赫赫有名啊。再说,每个人的角度和看法都有不同,也许你的看法和我们有不同呢。”

    “既然这么讲了,那我就讲一讲我的个人看法,全当说过就忘,不要当真啊。”

    “快说吧,不要在这里卖关子了。”

    “那好,我就先说几点吧。第一,远征军入缅布防过迟,仓猝应战,是失败的主要原因。英国在缅甸战争问题上始终处于矛盾境地,一方面担心在英国威信已经降低的情况下公开承认没有中国增援就守不住缅甸,这样英国的威信将进一步下降;另一方面,面对德国在欧洲的强大攻势,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实力上,都不能对抗倭国在东方的挑战,因此希望借助中国的力量来遏止倭国南进,保持他们几个列强国家在亚洲的所谓力量均势。英国的利己政策使它在对待中国出兵缅甸问题上踌躇不决、出尔反尔,不敢正面否认中国出兵的重要性,只是强调时机未到,不同意中**队先行入缅。直到去年2月仰光告急,我们远征军才开始陆续入缅。第5军先遣师第200师一部于3月8日到达同古时,该军主力尚在滇缅路运输途中,炮兵及战车部队亦正从昆明向缅境赶运中。而当天日军第33师团已攻占仰光。远征军还未能迅速集中优势兵力于战场,就面对从勃固北进的强敌,以致作战一开始就陷于被动。以后兵力逐次投入使用,无法发挥全力,从而影响整个战役。”

    “这一点是我们大家都公认的。英国人在这方面做的的确不怎么样。”郑将军说道。

    “他们本来就是想利用我们,根本就是不拿我们当盟友看待。”廖师长说。

    “第二,联军缺乏协同,致贻误战机。远征军入缅之初受英军总司令胡敦指挥,但联军对缅境作战并无完整计划,亦无明确目的,仅有地境划分与部署的建议:将缅甸大部正面划给远征军,英军则集中在伊洛瓦底江地区,以印度为后方(便于在战况不利时向印度境内转移),而以第5军在仰曼路方面掩护其撤退。在联军协同联络方面,英国人为便于其单方行动的方便,一再拒绝我们要求派遣联络员到英军师、旅的要求。在作战进程中,英军不顾第5军右侧的安全,节节败退,甚至放弃阿兰谬,向仁安羌转进的重要行动亦不通知第5军。为了右侧翼的安全,我们远征军被迫放弃曼德勒会战,坐失击破当面日军的良机。”

    “我早就说过,英国人不可靠,结果大家也是看到了,他们在倭国人面前根本就是一触即溃,连一点军人的样子都没有。”廖师长说。

    “的确是这样。他们自己擅自放弃阵地撤退,从来就连招呼都不打,简直就是自私到了极点。”蒋上尉也说道。

    “第三,联军指挥系统紊乱,层次多,不统一,影响全面作战。中国远征军初受英军司令胡敦、后改亚历山大指挥,他们都未实施其统一指挥责任。远征军长官部成立后,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全权指挥在缅远征军。1942年4月蒋介石第二次赴缅督战时,对在缅将领明确宣布了五个指挥关系。其中三个是:(1)史迪威全权指挥中**队在缅作战。(2)司令官罗青公受史迪威的指挥,第5、第6军军长和在缅军官都受罗青公的指挥。(3)对英一切问题,由史迪威接头。此外,军事委员会选派驻滇参谋团入缅就近协调作战。名谓协调,实际亦参与指挥。此种指挥系统,层次繁多,指挥失灵。在保卫缅甸的大前提下,中、英各方均对缅甸的战事有各自的战略目的:英方以保卫缅甸为次,以利用我们远征军掩护其撤入印境为主;我们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