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似薄荷,而其质味比薄荷略重,故能散皮毛肌肉间风寒。
苏枝四达象人之四肢,味辛,所以能散四肢之风寒。
桂枝亦味辛象四肢,色味同于苏枝,因桂枝较苏枝坚实,故桂枝兼能走筋骨,而苏枝只能走肌肉。
细辛形细色黑,能入少阴肾经,所以能散少阴经之风寒。
吴茱萸味辛带苦,子性又主下降,所以能散下焦之风寒,助阳止痛。
乌药味辛,是草根,根自归下焦,小茴香味辛,子性又主下降,所以皆能温下焦胞宫与膀胱。
补骨脂、韭子皆色黑味辛,色黑皆能入肾,所以二物皆能温肾。”
待我和赵宁记好笔记后,博舟补充道:“辛味主散风寒,根据药物本身的形和象,即可推出药物入身体的位置,清扬者在外在上,浊重者在内在下,余下四种味的药皆可用这个理。”
在后来的几天,博舟将各种味的药物都讲了一遍,几乎涵盖了整本《神农本草经》。
我本想将博舟的讲述全盘写出来,但一来这是本小说,理论知识写多了,恐惹读者厌烦,二来时过境迁,我已无法原原本本将博舟的话写出来,只能到此为止,权当行抛砖引玉之举。
其实药性就是个叠加的理,如苦味的药主泻,黄连正苦,故能泻火但不行走,大黄味苦兼有雄烈之气,故泻下之力很强,再比如麻黄味辛,一茎直上故主升,其丛升而又主散,其中空故能透达全身上下之皮毛。
中药的性味不光在中医中体现,在生活中也处处体现,例如生姜大葱能去肉的膻腥味,原理在膻腥味属于五行中的木味,生姜大葱的辛味属于五行中的金味,姜葱二物去肉之膻腥味其实是金克木之理。
中药的性味象形,细细品味,真是颇有一番滋味。
来观中半个月,博舟将本草讲了个透透的,也同时由于观中的藏书很多,又很多历代大家注解的本草,这让我和赵宁对本草更加有了深入的了解,这在我未来学中医处方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在未来行医奠定了基础。
在观里学习二十多天后的一个晚上,正当我跟着博舟在按古方炮制一种药酒时,马玉军匆匆来到了观里,一起来的还有薛军。
马玉军一来观里,拉着博舟匆匆去了房间,我看着坐在院子里的薛军,走上去跟他打了个招呼。
“薛哥好”我对薛军喊道。
薛军定定地坐在地上,丝毫没有反应,这让我觉得不应该啊,薛军平时经常给我讲历史故事,而且我也因为他渊博的历史知识所折服,所以我俩处的很不错,但今天他有点反常。
我走到他身边,轻轻拍了一下他,他没有任何反应,于是我在他耳边大声叫了声“薛哥”,依旧没有任何反应。
我向他的脸望去,只见他眼睛空洞地看着前方,我在他眼前摆了摆手,他没有任何反应,我觉得他有点问题,于是拿起他的手,切了个脉,脉象很乱,是那种一会浮、一会又沉、一会又洪大、一会又悬细,一会缓、一会又特促,特别特别乱,通过脉象,我虽然诊断不出他得了什么病,但我依旧还是确定他出了很大的问题。
我脑子里想遍了伤寒论中的各种证和处方,就是没有一个处方跟他的情况对症。
我接着又在他中指处切脉,发现他中指处很安静,丝毫没有跳动的迹象,这说明他也不是“鬼上身”,这一时把我难住了,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正在我抓耳挠腮之际,身后有人说道:“他这不是病,他的情况你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