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关于几种由直接观测得出的宇宙模型
天文学家通过长期的观测,从直接观察经验而得出:宇宙有一个复杂多变而等级的结构,大多天文学家接受下列事实:在描述宇宙各不同等级的结构,常会用到这些名词,如“纤维”、“气泡”和“薄片”及“空洞”等。
他们不愿意去争论宇宙是否有大尺度结构,而是在去寻求这些组成复杂结构的来源和其性质怎样?
于是科学家们以各自的观测经验,提出了三种宇宙结构形成的模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由前苏联科学家泽多维奇提出来的“薄饼模型”,这种模型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理念,它支持以下的观点——先是大结构,如薄饼和气泡因宇宙内物质的某种演化作用而产生,早期宇宙内充满了大而平坦的物质痛快,然后这些大结构并裂开,分成超星系、星系团,最后才出现星系。
这种宇宙模型对于为什么星系会排列成长串和薄片?其解释原因是这些结构最原始“薄饼”的遗物。那么宇宙里这些薄片是怎么形成的呢?也就是说它们来自何处?
当时人们的思维热衷于对物体被爆裂时的感触,这也许能用一种大爆炸理论来做一个自圆的解答,博饼和气泡是在一次大爆发时而诞生出来,抛射较远的随着温度的降低当然是薄片,也近距离的温度较高滞留下来的自然是那些气体物质。
这种模型关于宇宙星系的形成,倾向于物质是以一种分裂式的描绘,是处于激烈作用力下的某一种力量,宇宙颇似一种爆炸式的物质演化过程。
“薄饼模型”宇宙,里面的物质演化过程,先由一种巨大无比的力量,将整个宇宙里的物质,受一种激烈的分离作用——可以看成是一种似爆发一样的力量作用,将裂开的物质散满到处都是。
飞射四溅出去,虽然从一次最迅速的运动速度以后,会逐渐地减速的过程,但是当宇宙空间中物质分布密度最弱的空间,在一立方厘米内含一个氢原子,这种高度“真空”的区域,一个氢原子与另一个氢原子之间的相互引力是否能维持宇宙内有效的物质结构呢?
据我们的实际观测,宇宙中物质的这种膨胀作用还一直在显为易见地进行着,不知还将要维持多久?
科学家们最担心的就是,当星际空间中的物质粒子的分布密度超过某一个限度,高度分离开来的原子与原子之间,将达到一个值时,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引力作用将会解除......到那个达到引力崩溃的时候,宇宙中各星系一直毫无停止地分裂下去,被分离得愈来愈远,到最后我们将可想而知的结果......一种最可怕的结局!
第二种宇宙叫做等级式成团模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皮伯斯,他是提出这一理论最坚持的一位。在这个自下而上的模型中,倡议者认为从气体云凝聚而成的星系首先在原初宇宙里形成,随着宇宙物质演化的发展,许多这样的星系相互接近到足以彼此之间发生引力拉曵,很快星系群互相吸近,形成星系团,随后超星系团就出现了。
整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