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如何确定宇宙的年龄?
在一个原子内,质子数过多或者中子数过多,将会引发原子的衰变。
自然界里,像闪电、火山爆发、地震等涉及到高能状态之下的自然现象,极有可能发生原子衰变事件。
上面属于自然界中发生的原子自发的衰变。
除开自然界自发的原子衰变以外,还有人为的,就是高能状态下的实验,也伴随着原子的衰变。
关于原子的衰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物质出现了随不同环境的变迁。
这其中不但有人为的,也有属于自然因素所造成的。
有些放射性元素,如果改变它所处环境的压力和温度,它会相安无事,一旦换另一个环境它们就会自发地引起元素衰变。
如重元素铀-238,它原本深埋在几百米至上千米的地下。
几百米、上千米的地层,不但处于相对比地面大气压力大上几千倍,而且地下深处的温度比地表面的温度要高几十倍数。
科学家们依据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地壳层内部的热量是放射性元素通过衰变而来获得的。
然而在我们的“质能分合”宇宙理论中,行星的诞生要早于恒星,原因是行星的质量小于恒星的质量。
能量对一个相当于一个星系质量的“子体”进行分裂,最初分割下来的个体,是质量相对小的天体。
原因是当一个星系处于最大质量时,只有被能量分裂下来十分小的个体,它们才具备应有的逃逸速度。
不然的话,即使被能量分割出某一个体,一旦它的质量大于一个数量值,由于它的质量大所不具备一定的逃逸速度而不会从整体上挣脱出来。
当能量从银河系质量上到可以分裂出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一个个体而脱离整体以后,能量会快速地渗透到它的整个。
这个时期剩下来的能量强度,已经不具备对分割下来的质量进行更一步的分离了,只能具有渗入的作用了。
随着能量快速的渗透,质量个体随之物质的演化一层层地演变成中子,能量最后会在中心质点有一次聚焦。
这个能量聚集点,温度可以达到上亿摄氏度。
这个能量极高聚焦点所维持的状态,不会坚持多久,会迅速向周围扩散——
中子在高能快速推动作用下形成氢。
高能条件之下,电子演化成光子,随着能量的热辐射而一同被推出行星的表面,给宇宙留下了明亮的光芒。
随着迅速的扩张而能量的力量逐渐地变弱。
能量因逃逸出一部分所拥有的排斥作用力远远小于质量拥有的吸引作用力,一种膨胀的力被质量的引力作用而收缩起来,使之内部的压力上亿个以上的大气压。
氢在高温高压作用之下可以演变成下一位元素——氦。
随着外围环境的变迁,随之能量进一步的释放。
在能量每放出之时,随之行星因质量所具有的收缩力也在渐渐地增强。
随着行星内部的压力更一步的增大,随之行星的里面的压力进一步的加大,一个氦与一个氢可以演变成下一位元素——锂。
......
就这样,一个行星的内部,能量以热的辐射形式将光子从星体内里推动了出去,这就是最初行星极具恒星特性的发光发热的物质演化过程。
当行星表面层次的物质演化出现铁元素的时候,由于物质的密度变大又变厚,再加上能量的强度已经逐渐地降低了很多,行星只有热辐射了,而在行星内部的光子再也不能伴随着能量一同辐射出来了。
这个时候的行星,结束了他像太阳一样的发光发热而辉煌的历程,接着便皈依到了他作为行星的真实身份。
这个时期的行星,拥有一个非常坚固的表壳,将他内部最后留下来的能量牢牢地“封锁”在里面。
但后来,被一颗令名为太阳的恒星所俘获,这颗天体并成了围绕他运转的行星——他就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
那个时期的地球,虽然有微弱的热辐射,但是已停止了他为之骄傲的光辐射。
然而地球可以从太阳放射过来的辐射而得到光热,这样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发生了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