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节:郑和下西洋即还有一种什么更为重要的目的?
郑和七次大海远洋航行,绘制了《郑和航海图》,这是我国早期有关海洋地理的珍贵地图,对以后的世界航海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
船队所经过的航海路线,也被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从郑和率领的浩浩荡荡船队,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乘风破浪,漂洋过海所经过的航道,基本上是本着“大地是方形”这一古老的理念出发而为探究目标的。
中国古人认为大地是漂浮在茫茫水域上的一块大陆——四面连着四大海水,即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
在东方大地早已崛起的中国正处于大陆的东南面,长长的海岸线频临水域被东海和南海所包围着。
从大陆往北行走,是既极为寒冷又人迹稀少还十分贫瘠的地方,东海以上就是北海——古时人们以为渤海就是北海,后来随着中国的疆土不断的扩展,所谓的北海并没有位于“方形大陆”的正北方,一直还有往上延伸的海域。
也随东海南下,是辽阔的富饶之地,不但人口稠密,而且经济也十分的发达,随着大陆架的弯曲水域向南伸展,以沿着大地连着水域的航线一直往前航行......
郑和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远渡重洋即可能显示了两个目的:
一,不但以张扬大明帝国的强大,同时向全世界人们传播中国的文化和当时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即有可能是为了验证关于宇宙是“天圆地方”之说中的大地是方形的。
郑和的船队在航行途中,虽然白天采用指南针导航而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来保持航向,但是行驶的方向一直沿着不远的海岸线航行,这是本着人类居住的大地是方形的这一理念而出发的。
第一次到达了爪哇岛上的麻喏八歇国、爪哇古名?婆——即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为南洋要冲,那里人口稠密,物产非常丰富,商业也很发达;
第二次,这回出访所到国家有占城——今越南、渤尼——今文莱,暹罗——如今的泰国,真腊——即今天的柬埔赛,满刺加,锡兰,柯枝,古里等;
前三次主要在印度以东,最远的航程到达了古里;
后四次开始到达了西亚,东非地区。
总的有,越南,柬埔赛,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海域航线,以本着大地是“方形”的理念,从东海出发,南下到了南海水域。船队的航行再从往南转向了朝西的方向。
先到了越南,然后转航北上——按其我国古人的理念,“天圆地方”之说,郑和的船队理应进入了围绕大地水域的西面海域——我国古人心中一直想象中的西海。
主船航线沿海岸线北上,经过柬埔塞到达印度,再经孟加拉国,转向印度尼西亚群岛,进入了水域宽广的印度洋,这里也许就是中国古人心中真正的西海。
郑和下西洋,这“西洋”所指的可能就是我国古代人心中一直寻找的“西海”。
郑和的庞大船队最远的航程,只到达了东非地区。
假如沿着“西海”的水域,一直北上,绕过非洲大陆的好望角,肯定能找到中国古人心里真正的“北海”。
中国从汉代以来,一直遗留到清末时期的光绪年,我国的古人向来坚信宇宙是圆形的而大地是方形之说。
这我们可以从历朝历代所铸造的铜钱的造型上便能得到结论:
每一枚铜钱,外围是圆形的,即代表着天是圆的;
中间是一个方形小眼,即表明大地是方形状的;
其中盘图案部分,是各朝各代皇帝的年号和钱的档次。
自从西方列强发动了对中华的战争以后,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封闭的国门被炸开,任由强烈蹂躏,生灵涂炭,人们被枪杀。
尽管国人尽了最大的努力抵抗,血肉身躯岂能抵挡得住西方强烈手中的枪炮。
国人感受到所谓大清帝国,所有的一切都是夸夸之谈,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理应被新的理念所埋藏,张开心怀去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吧,也许还能拯救东方这块山河破碎的大好江山。
西方人认为大地是圆形的,却东方古人以为大地是方形的,并遗留了几千年。
不得不接受地球是圆形的这一正确的事实。
打那以后,清末和民国时所有的钱币已铸造成圆形的形状。
从而改变了过去古老的认为——大地是方形的,而接受地球是圆的这一永恒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