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八十一章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当,茶末与水完美结合,茶汤就会“周回旋而不动”,“着盏无水痕”,等到击拂泛起的泡沫退下去之后,盏壁干干净净,什么渣滓都没留下。

    如果茶末不够细腻或击拂手法不当,导致茶末没有充分溶解,泡沫退下之后,势必会有粘在盏壁上的茶末和水痕。一旦您的茶盏上先出现了水痕,这局斗茶您就算是完败了……

    此外,斗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斗茶色。

    正如上文所说,制作团茶时,要把茶叶榨来榨去,还要加入淀粉和香料,以达到“香甘重滑”的口感。由于茶叶的精华已被尽数榨掉,又有淀粉的加持,所以用团茶点出来的茶汤,是一种浅色的乳浊液。

    宋人对茶汤颜色的要求,也是以白色为上品。甚至有要求更严格的人,提出了“黄白者受水昏重,青白者受水详明”的理论,斗茶时,“以青白胜黄白”。

    那么白色的茶放在什么颜色的茶盏里最适合观察呢?答案当然是:黑色。

    宋建窑兔毫盏 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斗茶之风盛行,黑色的茶盏因此在宋代风靡一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烧造。为了增加斗茶活动的兴味,也为了使黑盏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工匠们还在黑盏的釉上大做文章,烧制出“色彩斑斓”的黑釉瓷器。

    以兔毫盏为例,它的釉面主体为黑色,但如果仔细看就能看出褐色的细小条纹,像兔毛一样,因此被称为“兔毫盏”。

    兔毫盏釉面局部

    鹧鸪斑盏上的黑釉,间有一块一块的白色,就像鹧鸪身上的花纹。

    建窑窑址出土的宋代鹧鸪斑盏残片

    油滴盏的名称则来源于黑釉上的点点银斑,好似油滴的反光。

    宋油滴盏 山西博物院藏

    以及这种最珍稀的“曜变天目”。黑釉上的浅黄色斑点周围,围绕着蓝色的光晕,幽深静谧,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曜变天目盏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藏

    上面的“曜变天目”盏为南宋时期烧造,后辗转流落到日本,目前是日本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日本人形容它,都是用“碗中宇宙”这个词。

    为了弄清这些奇妙釉色的呈色机理,相关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显微观察及仿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宋代的黑釉瓷,釉中的铁含量一般在5%-6%,釉面上的兔毫、油滴、天目等斑纹,是因为铁及其他金属元素富集形成的。

    由于不同瓷器的胎质、釉层厚度、烧成温度以及烧造时窑炉中的氧气含量不同,富集的金属元素形成各种形状的晶体,肉眼看来就是各种不同的花纹。

    油滴盏“油滴”处的铁结晶,放大倍

    而对于一般的茶艺爱好者,或博物馆里的普通观众来说,他们或许并不了解这些复杂的科学原理,只是沉醉于宋代黑釉茶盏那变幻莫测的釉色,借着文献中的只言片语,想象宋代人“斗茶”时的热闹景象。

    黑釉瓷器和青瓷一样,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出现。

    宋代是我国陶瓷工艺和美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黑釉瓷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也终于迎来了大显身手的高潮期。这与宋代点茶、斗茶的流行密切相关。

    宋代茶碗多称为盏。盏也作琖,是一种比碗小的器皿,故亦称碗,宋代文献亦称为瓯。盏,小杯的意思。

    宋代斗茶以茶汤乳花纯白鲜明、着盏无水痕或咬盏持久、水痕晚现为胜,完全由视觉感官来验定,因此,茶盏就要以易于观察茶色、水痕为宜。黑釉瓷茶盏最适合斗茶之需。

    “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如兔毫。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从蔡襄的《茶录》中可看出,由于饮茶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唐朝陆羽衡量再三的青瓷、白瓷茶碗,到了宋朝,已不得不让位黑瓷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