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十九年秋,边疆传回好消息。颖昌侯薛铭成领军大败回鹘,回鹘后退五十里,几年之内,必无力再犯。
捷报传到京城,一时颖昌侯府声誉扶摇直上,门庭若市。到访恭贺巴结的人,差点将颖昌侯府的门槛踩破。
更让人眼红嫉妒的,是明武帝的一纸圣旨,将颖昌侯嫡长女薛佳莹赐婚于太子为妃。待颖昌侯凯旋归来,即举办婚礼。
一张圣旨,薛佳莹母女是喜极而泣,对凤仪宫来说,却不吝于五雷轰顶。
得知此事,萧含玉当场就要闹着去见明武帝,要他取消旨意。贺兰嘉懿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抱住。
莫说圣旨已下,明武帝断不会朝令暮改。而且她们的理由不过是相信萧含玉的直觉,这偏偏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说的。
“罢了,天意如此!”
贺兰嘉懿随手扔掉手中的册子。那里面是她罗列的太子妃人选。自薛佳莹后,她已经重新选定人选,又观察了两年,本来已看好一人,正想和明武帝提起。不想颖昌侯突然建功,打破了她的计划。
想到洛安寺方丈大师的话,贺兰嘉懿只能认命。这两人本就有夫妻之缘,岂是她们可以随便更改的?只能以后多加警惕,不让薛佳莹做出损坏太子利益的事来。
曹嬷嬷却俯身捡起了册子,拍了拍不存在灰尘,翻开看了两眼:“娘娘,正妃既然有问题,何不挑两名良娣?这样也能压一压太子妃。”
东宫目前只有两名昭训伺候太子,薛佳莹作为太子妃进宫,可谓一家独大。既然不能阻止她进宫,至少不能让她将东宫一手掌握。
颖昌侯班师回朝还要不少时间,完全可以让良娣先入府。只要保证良娣不在太子妃进宫前怀孕便可。
闻言,贺兰嘉懿自嘲一笑:“幸亏有嬷嬷在我身边提醒。不然就要错失先机了。”
随后,便与曹嬷嬷商量起侧妃人选。
原本册子上的一些人选便不适合了。毕竟当初是奔着选太子妃去了,身世背景自然都是不差。但良娣的话,许多家世不错的嫡女,却并不适合。
“这个不错,襄阳侯二房的嫡女。二房继承不了爵位,二房嫡女的身份自然没长房嫡女高,当个侧妃辱没不了她的身份。况且她父亲目前在少府寺供职,虽然目前只不过是五品,据说风评极好,在皇上面前记过名的。襄阳侯府长房与二房向来关系亲厚,娶了二房嫡女,襄阳侯府自然会被归为太子的人。”
贺兰嘉懿细细回忆,有年举办游园会,倒是见过襄阳侯府的女儿,长房与二房俱在。只是她当时的注意力放在长房嫡女身上,二房嫡女只是略看了两眼。当时她年纪尚小,一直跟在姐姐身后。但容貌还算端正清秀,规矩也极好。
“去仔细打听一下,若是个好的,赶在年前,先纳了她入宫。”
元晠坐在自己的书房,属下的幕僚笑着向他道贺,他只淡淡地回了一句:“何喜之有?”
元晠已经十九了。虽然乾元男子成亲二十出头也多的是,但皇室成亲的年龄都会早一点。明武帝成亲时不过十八,他已经比自己的父皇还要晚了。明武帝替他赐婚,也是理所应当。
况且,在所有人眼里,明武帝是实实地为太子着想。只要娶了薛佳莹,不仅身后有镇国公府,还有手握燕南军的颖昌侯府当靠山。太子的位置牢不可破。
但他心中并无喜悦之情。不是对薛佳莹不满,不是对父皇的赐婚不满,只是恹恹的,有些提不起劲,却又说不出究竟因何郁闷。
母后之前问过自己,可有中意的女子。可是说实话,他并未有特别看中的女子。薛佳莹已经算不错了。他之前也起过念头,毕竟以薛佳莹的身份,当自己的太子妃也是很合适的人选。只是真的被赐婚了,却隐隐又有些抗拒。
元晠说不出自己此刻是什么心情,自然也无法感受到该有的喜意。
幕僚们见此,也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劝道:“殿下,颖昌侯府刚刚大胜回鹘,此刻军中威望正隆。娶了薛家小姐,四支大军,已经有两支归入太子麾下。虽说季家与安亲王结了亲,但安亲王是您的王叔,以他向来不爱管闲事的脾气,会不会卷入这场争斗还不一定。季家说起来,也不过是靠着几个卖笔杆子的文人,在摇旗呐喊。以后,二皇子还拿什么来和您斗?”
幕僚的话句句在理,元晠心知肚明,却总是压不住心里的反感。他胡乱点了点头,将幕僚们挥退。自己独自待在书房里,静静思索。
他对薛佳莹的印象不好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