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找到了什么?
他自己可说过要一天半时间,这才连两个小时都不到,虽然近几年来首都的交通改善了不少,可是跑一趟CEPC路程也不近,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是怎么做到的?
何教授的行动成谜,不过大家更多的关注点在他找到了什么。
大屏幕上投影出两份报告,一份是古教授先前说过的粒子穿越现象的报告,这份报告在量子力学领域给出了关于隧穿效应的合理解释,因为先前解释过了,所以众人看过之后并没有什么太过惊讶的表现,第二份报告则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报告上满是复杂的公式,别说物理小白,就是专业学习过的都要看一阵才能理清思路。
这时,何教授解释道:“两枚粒子在隧穿之后自旋、质量、寿命、电荷都与原来相等……”
“这有什么可值得重复叙述的?”古教授站出来质问。
何教授用了一个值得玩味的眼神望向他,问道:“但是他们真的是相同的物质吗?”
粒子是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就是所有物质都是由粒子构成,其中包括原子、电子、质子、介子、轻子、强子族等等累计超过数以百计的粒子形态,而且发现还在不断增多,我国的CEPC在寻找物质质量起源的粒子时进行过数以千计的对撞试验,其中第1560次对撞中两枚电子发生了隧穿现象。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
只不过这一次隧穿之后被一个密封容器捕捉到,相关情况记录下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直到被古教授发现,并拿到这次会议上当作有力武器使用,CEPC的工作人员才引起重视。
不过这也方便了何教授查阅相关资料,这也是他这么短的时间内得出结论的原因。
何教授几乎用嘲讽的目光看着古教授,笑道:“你看资料只看有利于你的结果对吗?”
古教授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几乎跳起脚来反驳:“你什么意思?拿我的名誉开玩笑吗?我对待每一项研究都是认真细致的,以我三十几年研究生涯担保。”
何教授轻声叹了一声“哦”,随后面向大家继续说:“众所周知电子会衰变,衰变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如镭放出α粒子后变成氡。”
说到这儿何教授故意顿了顿,看着大家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他继续说:“然而实验的后续咱们这位古教授似乎并未关注,CEPC的一位博士生在写论文的时候关注到了这一隧穿现象,他在后续的对撞试验中着重观察了这一点,发现隧穿出去的粒子衰变为两个π介子,而密封容器内的粒子衰变为3个π介子……”
说到这里,连一些物理小白都有点听明白了,会议室突然传出一片“嗡嗡”声,我已经听到身边有人有窃窃私语。
“宇称不守恒……”
过了好一会儿安静下来后的会议室落针可闻,而涨红脸的古教授额头上满是汗水。
“我们的大教授不会连这点基本常识都不懂吧!”
一声质问让古教授再也站不住,当着众人的面一屁股坐在地上,那样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我知道虽然胜负已分,看还是听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正要开口问,就听何教授镇定自若地说:“在座的大多数不是学物理的,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隧穿前的粒子与隧穿后有什么不同。”
我竖起耳朵,原来科学是这么好玩儿的事,我当然不后悔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