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的,包括万年不变的冰山也终会有融化的一天。
原本以为会见到大片的冰盖,但是今年北极圈的降雪稀少,很多本应覆盖着雪的土地大片大片的裸露着。
这让极夜环境下的行进出现很大困难,原本准备好的雪橇派完全不上用场,十几条雪橇犬被拴在桩子上无所事事,偶尔会发生一阵撕咬。
因为降雪的原因,似乎本次考察并不会获得令人满意的成果,然而也有意外收获。
今年的极光格外漂亮,如果乘坐宇宙飞船向地球观望,就可以看见一个个围绕地球发亮的光环,而这一光环在地表上观测,当真是五光十色,千姿百态。
几秒钟内就有数种变化,犹如超级画家的笔在天空的幕布上挥舞,鬼斧神工。
“太美了。”
凌燕呵着哈气,望着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
这是她第一次见到极光。
在辽阔无垠的穹窿中,在漆黑寂静的寒夜里和荒无人烟的极地,几顶帐篷孤零零地在萧瑟的风中颤抖着。漫天绿中泛红的极光如梦似幻,眼前的一切仿佛不那么真实,却能轻易的让人忘却了这充满烦恼的世界。
“一切带有描绘的词汇在真正的极光面前是苍白无力的。”
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从身后响起,把凌燕从梦幻中唤回。
在向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递交的科学考察报告获得批准后,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向格陵兰岛进发,原定计划是乘坐由原始的狗拉爬犁穿越极地,抵达因纽特人的聚居区,再乘坐第六代“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回国。
本次将进行包括大气、水文、气候、生物、极地机械等多个学科项目在内的考察与实验。
凌燕是科技岛派来负责极地科考机器人的工程师,也是为数不多的女性,在她背后说话的人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刘冬勇。
刘冬勇的大名国内几乎无人不知,他与一直坚持远太空探索的何宏教授并称国内两大科学狂人,只不过何教授那边的飞船已经开始制造了,而他这边却八字没一撇。
刘教授的研究项目是基因改造。
根据他的研究报告,改造人体基因不仅关乎到人类在地球的生存问题,甚至还关系到适应太空生存的问题,他试图在各种细菌和古细菌中发现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序列)以及和CRISPR序列相关基因,并通过细菌编码的内切酶Cas9,利用向导RNA(核糖核酸)分子对特定的DNA片段进行定向切割。该技术能够对基因组进行特异性定点改造,对细胞乃至整个生物体进行基因组改造。
有人戏称刘冬勇的研究是“绿巨人”来啦!
“改造基因就像对人体进行机械改造一样,只能使人类的生存能力更强,从而使人类社会向多样化发展,更有益种种群生存,甚至外太空生存,就像这绚烂的极光一样。”
刘教授感慨着走到凌燕身旁,与这位被贬到北极的女科学家肩并肩地站立着。
本次参与考察的科学家共计5人,其他3人的考察项目全部与环境相关,包括但不限于全球变暖、极地污染、极地降水量变化等,只有他们有同命相连的感觉。
不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基因改造,都是在短时间内人类无法接受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大概率的被束之高阁。
就像凌燕这次带来的极地2号多功能型机器人,本质上并非真正的人工智能,把一个研究人工智能的工程师打发到北极这种地方调试老式机器人本身就是一种贬斥行为,凌燕为自己的行为结结实实地背上了一口大锅。
她清楚的记得,当时“菊”系统是公司开发的重点应用项目,这种加挂了“基因锁”的系统就像一个脑瘫患者,行动虽然迟缓,但大部分时间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