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卷陈旧的公文,本是司马光被贬官地方后写给朝廷的奏表,列举当地实施青苗,市役法后带来的一系列弊端,请求皇上撤回诏令,司马光对新政强烈反对,甚至在朝廷上与王安石当面变脸,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关键是这几张纸下面都有王安石亲笔写的四个字,“勿使上知”。
“勿使上知”,这可是皇帝对臣子最大的忌讳,在朝廷中尽管有忠直的大臣犯言直谏,急起来和皇帝吵的脸红脖子粗的也有,只要皇帝觉得这是对朝廷的忠心,多数不会深究,可是背着皇帝做事那就是欺君之罪,何况白纸黑字就在眼前呢!
王安石觉得百口莫辩,那是在变法最烦难的时候,他怕皇帝动摇,有时也怕皇帝过于劳神,偶尔写了这几个字交待给吕惠卿,当时吕惠卿是他极为信任之人,他自己虽无私心,毕竟对皇帝有所隐瞒,现在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因此也不辩解,只是磕头。
神宗看着王安石花白头发乱蓬蓬的,瘦削的身体伏在自己面前,不由长叹一口气,他也知王安石为了实施变法操碎了心,为人廉洁,大公无私,这几个字明显是为了不让自己烦难而写,甚至可说是对自己的体贴,若是为朋友为家人都无可厚非,可是作为君主和臣子这就是大忌讳,说是欺君之罪也不过分,他必须防患未然,无论如何也要对王安石有所责罚。
神宗叹道:“朕知道王宰辅公正无私,不过写这个就有些过了。”王安石只是叩头:“请皇上治臣欺君之罪!”又道:“安石胆大妄为,请皇上革去臣一切职务。”
神宗摆摆手道:“这四个字也是怕朕操心过度,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完他自己也松口气,王安石辅佐他多年,与其说是大臣,不如说是自己老师,甚至是长辈,他不忍过度追究,又道:“那份材料出自哪里,却要好好查查,至于吕惠卿”,他顿了一下接着说:“这是个小人,出卖恩师,不择手段,朕头脑清醒的很,不会被他蒙蔽。”
王安石此时又是羞愧又是感激,神宗看他的表情,心中甚是得意,登基数十年,他越发沉稳老练,也越来越懂得帝王之术了。
看着王安石佝偻着身子离开,殿中已无一人,神宗赵顼不由伸了个懒腰,太监王宪轻手轻脚过来,刚要说话,神宗有些不耐烦道:“你个老东西,就不能让朕歇一会!“
王宪赶紧闭上嘴,小太监给神宗端上一小碗山药白玉羹,神宗品了一下,端过喝完,道:“这是太皇太后宫里人做的吗?祖母今儿身体怎么样了?”
王宪道:“正是,太皇太后身体不怎么好,太后让奴才请皇上得空去看看。”
神宗道:“是吗?你怎么不早说!”
王宪小声道:“刚才要说来着,您不让说。”
神宗不理他,大步穿过廊道,不一会走到太皇太后曹氏的宫中,守门的太监宫女忙跪下磕头,里面有人迎出来,却是皇后和杨淑妃,神宗进去一看,祖母曹氏躺在塌上,一边几个宫女忙着端药喂水,母亲高太后坐在榻旁,姑母宁仪长公主也在,见皇帝进来赶忙行礼,神宗道:“姑姑来啦,祖母怎么样了?”
榻上太皇太后曹氏见孙子来到,微微坐起了身子,看着神宗慈爱的道:“皇帝怎么来了?我好着呢,没事。”伸手拉神宗在床边坐下。
神宗握着祖母干枯的手,只觉比上次更瘦了,曹氏道:“这么多人伺候我,你就别操心了,自己多歇着吧。”
高太后插嘴道:“他虽是皇帝,也是您孙子,原该来看望您。”
曹氏叹道:“朝廷事那么多,太操心了,我知道不容易。”喘了一口气,又道:“当年你父亲生病,我不得已垂帘听政,整日劳心劳力,幸亏有韩琦和欧阳修一帮子忠臣,苦苦支撑大宋朝的天下,现在皇上也要多选贤臣,听取各方面意见,要知道天下万民的生计都在皇上一念之间,千万慎重!”说了这些话语,曹氏显得兴奋起来,脸上也有了些血色。
神宗频频点头,高太后忙道:“您说的是,朝廷中贤臣不少,就放心吧!”
曹氏摇摇头,眼神有些不定,慢慢道:“王安石才能是有的,只是太执拗了,不会变通,还是要有些别的人帮着才好,比如苏轼兄弟,你把他放到徐州,那是大才小用啦。”
神宗有些不以为然,心道:“苏轼兄弟学问虽好,只是保守迂腐,如何会帮王安石!”他心中虽这么想,脸上却仍是恭敬耐心,曹氏看看皇帝,微笑道:“皇帝歇着去吧,歇歇,去歇歇!”
高太后忙道:“皇上去歇歇吧,我们娘儿们还要说些体几话,不须劳烦皇上了。”
神宗答应了,又拉了祖母的手安慰一番,走至外堂屋的椅上坐下,皇后淑妃忙过来服侍,听得内屋高太后道:“你家珍儿可看上谁了,孩子这么年轻,若有合适的人,怎么不能再嫁!”
时间已到十月,虽然没有接着下雨,天气还是一日一日转凉,徐州洪水已退,苏轼带着洪浩一行四处察看,返回城中已是申时,刚入城门,看到东街搭好了几个帐篷,城中几家医馆正在给灾民义诊,因恐大灾之后有大疫,苏轼早几天亲自会见几位名医,请他们救治灾民,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张了,正察看时,最东边帐篷里忽的钻出一个小姑娘,正是家里的小丫头朝云,头上还落了一片树叶,模样甚是可爱。
朝云今年十四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