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光二年七月, 哀帝驾崩,驾崩前立河间王为皇太弟,次年一月改元永平, 这年号寄托了新帝最大的期待,他临危受命,不得已登基, 登基之后他只有一个心愿, 就是希望这天下太太平平的, 大梁皇室太太平平的。
只可惜天意总是跟人心愿反着来的, 新帝希望万世太平,可这天下却纷争不断。自哀帝驾崩、朱家谋反后,天下各地节度使纷纷各自为政,虽没有自立为王, 但境内官员也不再由朝廷指派,甚至连收缴来的税收都不再送入中央。大家都在冷眼旁观, 想看着朱家的下场。
而被逼得第一个造反的朱荣此时却犹如困兽,他当初是被朱贵妃的刺杀逼得不得不举兵造反,他对自己实力也深具信心,自认哪怕朝廷出动禁军精锐,自己也有一敌之力。
起初事实也正如他所料, 朝廷甚至都没派出禁军精锐, 他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派来的军队打回去了,可朝廷的军队败了, 但前来围剿他的人多了。
许多人打着剿灭反贼的旗号想要抢他的家业,甚至他驻守地的外族也趁着他四面受敌时趁虚而入。朱荣虽武勇过人,可他也只是武勇罢了,没有半点政治素养, 遇到这中事,他凶性一起,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同来犯的敌人硬杠上了。
朱家不过发家十多年,能有多少底蕴?哪里禁得住这等车轮战?不过短短半年功夫,朱家就内忧外患四起,朱荣没有退路,可他身边属下却不甘心随他等死。
朱家靠着流匪起家,得力属下也大多是流匪,这流匪懂什么忠孝廉耻?眼见朱家要翻船了,干脆联手将朱家父子和女眷都杀了,只有朱修远一人在朱荣拼死护卫下逃走。
一个声势赫赫的朱家、之前甚至能跟皇帝对着干的人家就这么烟消云散了。朱家是覆灭了,可朝廷的威望却再次降到底了,朱家覆灭靠的可不是朝廷军队镇压,而是地方势力。
这时郑中书提议要大肆封赏剿灭朱家的“义”军,这所谓的“义”军也是流匪,其中不少将领甚至是朱荣以前的属下,就是他们背主,朱家才会败得那么快。
对这样的“义”军,沈清、陆远不屑一顾,他们虽都算弄权的政客,可心里到底还留着几分风骨,自然看不上这些寡廉鲜耻的人,但郑中书却一力促成这件事。
郑中书看得很清楚,乱世之中家族想要安身立命,军队必不可少。郑家也有家丁,可家丁能有多少人?哪里比得上那些打过仗、见过血的兵丁?
沈家、陆家仗着有镇北王府,对这些兵卒不屑一顾,他们却不想别人有不如自己有,郑家难得有一飞冲天的机会,郑中书一心只想抓住。郑中书这会还不知道,自家后院都起火了,他的三侄子已经偷偷跟镇北王联姻了。
郑皇后这会被新帝荣养在宫中,她听从哀帝的吩咐,将庶子女都接到了身边抚养。宫里虽又有了新皇后,可陆皇后才十四岁,入宫不久,也无子嗣傍身,自然以郑太后和郑皇后为尊。
郑皇后想要跟家人见面说话也没什么顾忌,郑皇后是在妹妹跟慕八成亲后才知道这门亲事,她虽不懂朝政,可也知道她伯祖父跟镇北王不对付,父亲这样不是跟伯祖父决裂了吗?
“你爹说你伯祖父志大才疏,一心奢求不该求的东西,迟早拖累整个家族,我们不能被他带累了。”郑皇后的母亲说,她怜惜地望着女儿,恨恨道:“若不是那老东西,你又何至于沦落至此。”
她闺女还不到二十就已成寡妇。这别家的寡妇还能改嫁,可她闺女是皇后,自古就没有皇后改嫁的,郑皇后的母亲想想就心疼闺女。
她当初就不想女儿入宫,奈何家里没有她说话的份,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最疼爱的长女入宫,看着她当寡妇,孤居深宫,她心如刀割,女儿已经够苦了,她不能让女儿更苦了。
“可这件事不可能一直瞒着。”郑皇后蹙眉道:“现在家里还是要听伯祖父的。”
郑母不在乎地说:“你不用担心的,大不了我们就往北庭一走,那老东西还能追到北庭来?”
郑皇后被母亲逗笑了,她笑着微微颔首:“离开京城也好。”京城现在是个泥潭,将来迟早要变成虎穴,爹娘弟妹离开也好,至少自己不用担心他们安全了。
郑家三房跟镇北王府结亲的事,没能瞒住多久,郑中书知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