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经费方面有压力吗?”常乐问。
“老板,经费很充裕,没有压力。我向您报告一下……”余成东说。
“乐行3月至今,已经销售了29.36万台,实现销售额381.64亿元。”
“因为核心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制造,成本控制得当,单台车利润达到10%,目前我们已经实现38亿元的净利润。”
“参照9月的销售形势,10月、11月、12月三个月保守估计新增13万台销量。全年10个月实现550亿元销售收入、55亿净利润。”
“此外,母公司之前给的500亿元,还有200多亿趴在账上,加上年底前销售净利润,总计有300亿元的现金可以随时动用。”
“这还不算贷款额度,银行给我们的贷款额度,非常高。”
余成东汇报完,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家有雄心壮志、长远规划的汽车厂家,必须要进军汽车赛事,
常乐很早就有类似想法,但是没有提出来。
不想给余成东等人太大压力。
乐达汽车初创,根基未立稳,贸然进军赛事,会影响发展。
毕竟,参与汽车赛事,不仅对管理层提出考验,更将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前世里,大众初步摆脱排放门事件后,重返wRc赛场,准备的预算是1亿欧元;
Geely在wtRc赛事上,花费的资金也是以亿为单位;
F1绝对是最烧钱的赛事运动。
梅赛德斯、红牛、法拉利等在F1赛场领先的品牌车队,为保持竞争优势,每年都要花费5个亿的美金。
至于勒芒24小时拉力赛。
一台赛车1500万美金起步,一般要准备3台,共计4500万美金。
这还不包括前期准备阶段耗费的研发费用、材料损耗费等等,以及车手签约费用。
但是,参加汽车赛事对于汽车品牌来说,好处非常明显,甚至巨大。
有利于技术探索。
赛车研发一般有不计成本、规模不大、资源充足等特点,承担着汽车前沿技术探索的重任。
历史上成功的案例,不胜枚举。
如,盘式自动、四驱系统、中置后驱布局、换挡拨片、尾翼、ERS能量回收系统、AbS、主动空气动力学套件……等等……
都是在赛车运动中诞生,逐步下放至民用车领域。
从这个意义上看,参加赛事运动是技术研发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个体。
也有利于营销传播。
汽车行业,有这么一句话:周日赢比赛、周一能大卖。
可见,汽车赛事是对汽车销量的促进,简单、直接、粗暴。
以F1赛事为例。
每年200多天赛程,现场400万观众,横跨20多个国家的赛场,100多个国家赛事转播……
这样的营销覆盖面,电视广告片难以比拟。
梅赛德斯参加F1,耗费巨资、花费巨大,却带来15亿美元广告价值,成为街头巷尾、口耳相传的宣传点。
更有利于品牌塑造。
通常意义上,能参加汽车赛事的品牌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技术实力和技术储备。
通过赛事,更有利于塑造、强化品牌技术形象。
譬如,Audi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wRc赛事中使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