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朗的面容上满是阴沉之色,已升为左将军的皇甫商正紧跟其后。
见到司马乂左臂处的衣衫有血迹,李澈惊慌地上前一步,将目光望向了皇甫商。
“回来的路上,有人想要刺杀大王。”
皇甫商看到了李澈身后的李峻与郭诵,他并不识得二人,口中也就简单地说了个大概。
李峻不认识皇甫商,但他却知道这个人,就是这个皇甫商,成为了成都王与河间王讨伐司马乂的由头。
看到皇甫商,李峻突然想起了郭诵说过的三姓家奴。
此人便是先从赵王司马伦,再跟河间王司马颙,又随齐王司马冏,如今却站在了长沙王司马乂的身后。
李峻觉得三姓倒是没有什么,终归都是司马一家亲,他只是为皇甫商那极强的求生欲而感叹。
几人进屋后,司马乂先入内室包扎了伤口,又换了身新衣袍,才再次来到几人的面前。
坐于上首位的司马乂望着躬身施礼的李峻与郭诵,微微地点了一下头。
“是在回来的路上突然杀出的,本王只是皮肉伤,不碍事。倒是死了六个近卫,行刺的人也死了。”
司马乂没有向李峻问话,而是转头与李澈说起遇刺一事。
“左将军,你去将此事查清楚,查明刺客到底来至何处?是邺城还是长安?”
见皇甫商领命要离开,司马乂又吩咐道:“另外,本王受伤的情况要保密,不得让任何人知晓本王的伤情。”
待皇甫商离开,司马乂才将目光重新望向了李峻。
用一个人,或者说是相信一个人,并非是别人简单的几句赞扬就可以信赖。
那些赞美之言或真亦或假,那些举荐或许也有着各自的心思。
司马乂要用李峻,他就要摸清楚这个李峻到底是怎样的人?可以信赖的程度有多少?对于他的忠诚又有几分?
对于皇甫商的过往,司马乂是清楚的,他并不是太信任皇甫商。
然而,当下的状况,司马乂不得不倚重皇甫商,也不得不将他视做亲信。
司马乂要扶持自己的力量,这股力量就要绝对忠于他,他不喜欢趋炎附势的人,更不喜欢三姓家奴。
司马乂信任李澈,但他不会因为李澈的举荐就要信任李峻。他有自己的判断,他要用自己的判断来选忠于他的人。
“李世回,听说你杀了平阳郡督护。民杀官是死罪,本王可以将你治罪,现在就可以杀了你,你应知晓吧?”
司马乂的问话并非是想要威慑,他只是随口一说,想听听李峻的辩白。
“长沙王,小民诛杀督护吴畿,确有此事,小民甘愿领罚,也任凭长沙王发落。”
对于司马乂的责问,李峻没有做任何的辩解。
杀吴畿的事,除了当时在场的人,也就只有李澈知晓,这也是李峻在书信中告知李澈的。
司马乂会知晓,定是李澈与他说过,要是想处罚也根本不用等李峻到洛阳才治罪。
听着李峻的回答,司马乂先是一怔。
他本以为李峻会说出复仇此类的话,毕竟坪乡惨死了数百的无辜民众,为了一己之欲而让如此多的人丧命,就是朝廷律法也不能饶过吴畿。
“敢做敢当,不亏是乱军中取齐万年首级的李二郎啊。”
司马乂欣赏李峻的耿直,也欣赏眼前这个血性的年轻人。
复仇,杀数千人而不留活口的复仇,做的干脆利落,做的也是狠辣果决。
司马乂虽然身居高位,但年纪只比李峻大了七岁,他也有着年轻人的血性。
正是凭了这份血性,他剿杀了司马冏,做到了如今的位置。
对于李峻以及李家的忠诚,司马乂也有所了解。
现在的李家是小民,而在几年前,李家却并非是平民,已故的李家父子更是洛阳城中的显贵。
一份忠诚,一份至死不渝的忠诚让李家父子丢了性命。
然而,获得了这份忠诚的天子却忘了,忘记了李家父子,也忘记了一门忠良的李家。
司马乂觉得,李峻应该是秉承了不伺二主的家训,才让年少的他辞了官职甘心为民。
这份骨气,这份忠勇还有什么不可信任的呢?
或是同龄人的惺惺相惜,又或是上位者的惜才爱才,司马乂露出了笑意,并向李澈点了点头。
“李世回,你对当下的朝局有何看法?”
忠勇是走进上位者的基础,谋略才是被上位者所倚重的关键。
司马乂急需的是人才,并不是一个只会死心塌地的悍勇之人。他不知道李峻的谋略如何?不敢轻易地将重任交与李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