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高交换比战斗的态度。不过为了不令众将校寒心,还是准备搞个“虚贬职,实代行”的操作。及到汉中后,又先入为主的留下“独孤彻贪污”的印象,就连这个“代”都不想给了。
但后续的所见所闻所谈,无不让诸葛亮大为愉悦,贪污一事更是子虚乌有,加上这独孤彻着实是有真本事的人。按刘备说法褒其斩将御敌,确不为过,要降其职,实在有点不忍心。
不过真要徇私枉法,也就不是诸葛亮了。
最终诸葛亮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做法:降薪。
而且不是实际意义的降薪,只是把降低的俸禄算在日后的赏赐里。这样既表达了态度,也顾全了人心,两全其美。
安排毕,诸葛亮就回成都汇报去了。
……
说到因下辨战事导致的人事变动,还有一个人成为了直接受益者:司马懿。
按说司马懿从来没有指挥过战斗,在参谋位上也没有什么很亮眼的表现,总督雍凉二州的重任无论如何也落不到他头上。
但耐不住曹魏家大业大,地盘太大,加上战乱时期不可能事事禀报,所以中央集权能发挥的强度有限,都督一职就必须存在。
又因为短期内损失了于禁,曹真,张合,贾诩等顶级将领,一时间也确实找不到其他能替代的人选。没有老资历来服众,就只能提拔有能力的人。曹丕选来选去,好像只有司马懿。
“仲达,朕与任城王商议,欲与汝雍凉二州都督一职,不知意下如何?”
“臣惟陛下之意是从。只是,呃……”
“仲达还有何疑虑?”
其实司马懿等这个机会许久了,曹丕登基,文官集团立了大功,都在吃肉喝汤。只是论资历,有钟繇,华歆,王朗等一堆老不死在上面压着,没有意外,都是等退休或病故后才能往下轮,等轮到他司马懿,正不知是猴年马月。
但是军界不一样啊,除了那几个曹家宗亲,剩下的位置基本是有能者居之。而汉魏边境,必有一场场腥风血雨,这两州都督的地位势必日益稳固。跳出这乌烟瘴气的朝廷文斗,去边境西陲搏他个万户封侯,岂不美哉?只不过后期事情的一步步发展又让司马懿对此决定十分后悔就是了。
所以他啥疑虑也没有,就是装装样子。
“回禀陛下,臣未尝亲接战阵,恐难接子丹将军与文和公重任,至误大事。”
曹丕道:“先父在时,每与仲达论事,多言其能;且任城王亦向朕力荐,今都督一职,非汝莫属,朕不疑有他也。”
司马懿叩首道:“臣司马懿深感陛下信任,此番前去,必竭肱骨之力,为陛下靖边,死而后已。”
曹丕现在越来越不明白了,心中疑道:父亲您放着这么一位有能力,有人品的人才,为什么就不重用呢?就因为当年招募他时,他跟您对着干吗?但您一向是用人不拘一格啊,就连张秀,贾诩这等仇人都能物尽其用,不至于啊?
司马懿终于还是被曹家放手了。
只是不想这一放手,就是冢虎掘开千斤墓,九州大地尽寒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