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驶出高速路后,转到了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路面很窄,勉强允许双向通行。四周是连绵不断的土山,不高也不矮,山上光秃秃的笼着一层白雪。北方丘陵地区最不缺这样的地形。两辆车开的飞快,这个时候已经不在乎车辆的磨损了。几人在车厢里被颠的要飞起来一样。偶尔有稍大型点的客运巴士经过,两辆车险而又险擦着巴士的车厢飞驰而过,发出一串刺耳的金属摩擦的声音,拖着一溜火花,两辆车绝尘而去,后面引来一连串大声的咒骂!
雪越下越大,路面随着渐渐增多起来的车辆的碾压,坑坑洼洼更加泥泞。轿车一直以大概80迈的速度不要命般疾驰。
即便如此,在到达丰县的洛河乡之后,路就断了,只有一条人行小道弯弯曲曲的通往王红超老家的小山村——王头村。
几人断然扔下碰的浑身是坑的两辆奔驰轿车,冒雪徒步往前赶。终于在中午时分,八个人气喘吁吁的赶了10公里的雪路,到了王头村。山村很小,不到百户人家,层叠的房子紧挤在两天小山脉夹成的山谷里。张震浑身酸软,骨头像散架一样。在车里颠簸了几个小时,又徒步走了10公里的山路,就是龙叔他们几个硬汉子也有点顶不住,更何况张震这个大学生呢。不过看到跟自己老家如此相似的山村,虽然破且小,却给他非常亲切的感觉。
几人休息了几分钟,就分头散开去打听起王红超老人的家在哪里。小山村不大,村民也很朴实,十来分钟后,几个人在村民的指引下,汇聚到了一间破败的茅屋前。茅屋很小,只有一间房,也没有院子,墙身是土磊的。破败的木头屋门被一把生锈的铁锁紧锁着。屋檐上长久失修的茅草参差不齐,被风雪冻成一条条的冰凌,在寒风中摇摇摆摆。这个年代,竟然还有茅草屋!四周都是一些高高矮矮的瓦房,越发显得茅屋破败不堪。
“没回来?”龙叔喘着粗气,不甘心的趴在小小的木窗往黑乎乎的房子里张望。
看到木门上那把生锈的铁锁后,张震的心里变得冰凉,身外风雪交加,却没有他的心更冷。
“出来,老头,你给我出来啊!”龙叔从木窗里没找到人后,愤怒的猛踢那扇木门,怒吼着。
“大哥,会不会那个人还没回来?我们一路赶得很急……也许他是今早才坐车走的,说不定现在还在路上吧。”
龙叔毕竟是经历过大风浪见过世面的人,即使在焦急暴躁中也不失冷静的判断力,助手的话语让他冷静了下来,发泄的继续踢了一脚木板房门,然后吩咐道:“我和张震小兄弟在这里继续等,你们去其他其他人家打听一下那老头的一些情况,最主要是看他还有什么亲戚没有,顺便弄点吃的,再弄间房子,说不定今晚要在这里过夜。好了,行动吧。”
“那个……龙叔,这里留一个人就可以了,我也到处转转看看去。”张震不想在这里守株待兔。冥冥中,他感觉,那个守夜老人在躲着他们。那么,在这里等待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必须要主动出击去寻找。既然如此,还不如从其他村民口里多了解点有用的信息,为以后的寻找做点准备。
雪花仍然飘个不停,天空阴沉成一片铅灰色。地上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雪,踩上去咯吱咯吱直响。大部分村民都窝在家里烤着火炉,看电视、聊天或做些家务活。其实就是不下雪,冬天的人们也很少出来吹冷风,北方的冬天是个孕育的季节,蛰伏中积累着春天的希望。张震和其他6个人分开几个方向,各自找村民打听消息。此时正是吃午饭的时间,淳朴的村民对于张震这个看起来白白净净有点腼腆的大学生的印象好像还不错,走了几家,不但打听到了一些消息,还蹭了顿午饭吃。虽然都是些简简单单的农家饭菜,对农村出来的张震来说,在这个春节将近的时段,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又拜访了几家,打听到的消息跟前几家大同小异。老人的信息很少,很简单,也很神秘:王红超,大概50年前,应该就是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那一年,村里的老鳏夫,老王头(具体名字大家都忘记了,就这么一直称呼着),一天外出时忽然带回了个20来岁的小伙子,对村民讲是之前战乱时失散在外的儿子,名字叫王红超,现在时局稳定,又找回家了,而且还听说在外面参加过一段时间的解放军,后来队伍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