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章 滇池铁坊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一般来说,炉身高度和冶炼周期在一定范围内成反比,炉身越高冶炼周期就越短,高炉是人类炼钢史上的一项重大革命,大幅提高了冶炼的产量、质量和能耗。

    赵骥设计的高炉虽然简陋,但相比汉时的冶炼技术已是天渊之别。

    “这位是汝南大才陈祗陈奉宗”,赵骥把陈祗介绍给孟琰,“我会派他去你族中,指导孟家把高炉建起来”。

    赵骥之前已经将高炉炼钢的原理讲解给陈祗,这位三国时期的工艺天才领悟得极快,已经完全摸清了其中的门道,相信通过上手实践后,就能完善补齐赵骥设计工艺中存在的不足。

    接下来一段时间,赵骥又在李恢的牵桥搭线下,和爨、李等南中大族谈判,约定好铁矿石和成品铁的采购价格,以后采矿主要由各蛮人部落负责,冶炼由孟家负责,当地大族则按照约定的价格采购,再经过公私渠道出售。

    铁是稀缺的必需品,赵骥又垄断了冶炼环节,南中的汉人大族为了争抢更多的份额,给出的采购价格都很公道,当然,李恢所代表的李家自然在其中占了大头。

    滇池铁坊建设得如火如荼之际,报功的文书也送到了成都的丞相府中,所有人都对这个结果瞠目结舌,仅靠三千人就平定了整个南中,这也太恐怖了!

    一阵沉默后,董允第一个跳出来:“不能放任赵骥不管了,相府好不容易才从李严手里拿回兵权,如果赵骥这次再因功升迁,那以后在军中谁还能压制得住他”。

    “休昭失言了”,诸葛亮微微笑着说,“国有良将乃是好事,何况有功则赏是朝廷的法度,我身为丞相岂能随意抹杀有功之臣”。

    诸葛亮看一旁的参军费祎把报功文书拿在手里反复观看,有意询问道:“文伟觉得朝廷该如何酬功?”

    费祎合上文书从容应答:“吴、李二位都督东西对进,一举平定南中,当为首功,该授重号将军,其余人等各自按功授职即可”。

    诸葛亮会心一笑没说话,董允却茫然问到:“那赵骥呢?”

    费祎扬了扬手中的文书:“报功文书中没提赵骥立了战功,他是监军,也算从征有功,我听说他在成都未治产业,不如赐些宅院田地吧,叫他安定地方后就尽快带兵回成都,不要久滞南中”。

    “就如文伟所议”,诸葛亮拍板道,“迁吴懿为右将军,封高阳亭侯,迁李恢为后将军,封汉兴亭侯,迁阎宇为平夷将军,至于柳隐、句扶、孟琰等皆为中军校尉”。

    “还有那个陈祗”,诸葛亮看向费祎意示询问,“我听说文伟与他相熟?”

    “陈奉宗通经义、兼技艺,是个能做事的年轻人”,费祎对陈祗颇为赞许,“这样的人才不该浪费了,不如送他去尚书台做个令史,留在马季常身边磨砺磨砺”。

    “一事不烦二主,就劳文伟起草文书呈送尚书台吧”。

    两个月后,滇池铁坊的第一炉钢炼成了,看着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