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闻言开心点头,起身在床边来回踱步,抚颔沉吟,他想了一会儿,倏然转身开心道:“娘子,你觉得叫轩儿如何?”
“卫轩?”
“对,卫轩!”卫公子开心点头。
“这名字不错。”卫夫人也开心点头,觉得这是个好名字,从此以后,这孩子就有了名字,叫卫轩。
卫轩十分聪明,才十个月便开始咿呀学语,能叫爹爹妈妈了,走路也比别的孩子早,做什么学什么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快,他的父母自然因此开心不已。
卫公子见自己的儿子如此聪慧,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自己所有学问传给他,将来让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也算是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时光荏苒,小卫轩渐渐长大,很快就七岁了,这正是孩子贪玩的年纪,所以常有人说,七岁八岁,连狗都嫌,意思是说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最调皮的时候。
然而当别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逮鱼的时候,小卫轩只能在房中读书,有的时候会站在窗口眼馋地望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打弹珠。
若是那群孩子发现了他,都会很热情地朝他招手:“卫轩,来跟我们打弹珠玩啊。”
小卫轩听得如此心动,可是他只能忍住,摇头怏怏道:“不了,我还要念书呢。”说完回到桌前继续读书,要么写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卫轩从六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到了十六岁那年,已经算是寒窗苦读十年了,这十年的工夫没有白费,他终于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
他的才气很快就传播了出去,有不少文人墨客听说江南出了一个才气换发的少年,才十六岁便文采斐然,名誉江南,他们自然不服气,便纷纷前来上门讨教。
面对这些文人络绎不绝的挑战,卫轩一一应对,或论古法,或论诗词,或对楹联,总之与文学有关的,他无一不精,将所有前来挑战的人一一击败。
自此之后,卫轩名声大噪,竟没人敢来献丑了,他的天才之名已然坐实。
又过一年,卫轩十七岁,正好到了四年一次的科举,卫轩的父亲让他去参加,卫轩自然不会违拗,从乡试开始,接着会试,最后殿试。
卫轩才高八斗,乡试和会试都拔得了头筹,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均都认为卫轩殿试也能金榜题名,连中三元,卫轩的父亲也认为状元之位非卫轩莫属了。
然而世事多舛,皇榜放出来后,榜单之上并无卫轩之名,这一变故着实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卫轩父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竟难以承受住打击,忽然晕倒在地,之后便卧病不起,重药难治。
卫轩在父亲床边照顾了足足一年,父亲终于还是撑不住了,临终之前千叮万嘱,一定要完成他的遗愿,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卫轩只能含泪答应,当天夜里,父亲就溘然而逝,母亲得知之后也病倒了。
原本风光无限的卫轩瞬间跌落人生低谷,落魄无比,家里没有太多积蓄,卫轩只能变卖家产为母亲治病,他虽然请了城里最好的大夫,但母亲的病来源于心,大夫也束手无策,试了许多药都不见效。
终于,半年之后,卫轩的母亲也久病不治,与世长辞,只剩下了卫轩孤零零一个人。
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不足弱冠之年的卫轩好似历尽了沧桑,用仅剩了一点家产买了间小破屋,继续苦读,誓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二十一岁那年,又一次殿试来临,卫轩前往京城赶考,到达京城之后,和其他考生一样住在考生会馆。
考试前一天,主考官前来会馆探望学子,为了避嫌,有其他大臣陪同,起到监督作用,以防行贿之事发生。
可是当卫轩见到主考官的时候,他呆住了,因为这个主考官他认识,名叫林宗越,三十岁的样子,曾经登门找自己挑战过,此人目空一切,挑战之时在文辞中暗加侮辱,卫轩年少气盛,自然反击,当时将他挤兑得哑口无言,有气难发。
那林宗越自然也认得卫轩,看到他时,露出阴沉的笑意,不过却未与他说话,等到林宗越离去后,卫轩心凉了半截,他看得出来这林宗越不是什么宽宏大量之人,绝对会为难自己的。
果然不出他所料,殿试榜文发出来的时候,卫轩再次名落孙山。
卫轩顿时心灰意冷,失魂落魄准备返乡,可就在这时,林宗越悄然来访,与他单独相见。
当时卫轩正在房间中收拾行囊,有人敲门,他去打开一看,竟是林宗越,卫轩顿时气不打一处来,但对方是朝廷命官,他又不敢将对方怎样,只能没好气地问:“你来干什么!”
“自然是有话要跟你说了。”林宗越得意一笑,大摇大摆地走进了房中,随手将门关上,冷笑道,“卫轩,我实话告诉你,上一次殿试的状元名额原本应该是你,可是谁让我有钱呢,买通了主考官,现在他是我恩师了,以后每年的主考官我都会争取的,只要有我在,你永远也别想取得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