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索翻出壕沟后,他所在的位置与土墙的距离,只剩区区一百米。站在壕沟边上,他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墙上反射着耀眼阳光的刺刀。
原先空无一人的壕沟对面,此时已布满了倒下的后金兵尸体。横七竖八的残骸从壕沟开始,越接近土墙则密度越大;直到土墙边上,被横飞的子弹打死的建奴堆叠了几乎半米高。
阿克索呆呆地看着面前的惨状,过了半分钟才清醒过来。他赶忙弯下腰,手忙脚乱地捡起博顿身旁的刀子,往前跑了几步又反应过来把刀子丢开。他从背上把火绳枪取下,哆哆嗦嗦地拿出腰间的火绳,用携带着的火种点燃火绳一头,再把火绳卡在枪尾的弯钩上。
战后,阿克索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操作,都深深地为自己侥幸从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存活下来感到庆幸——在那样一个每时每刻都有人被铅弹打出一个窟窿的修罗场上,他竟然站在点燃搞了两分钟的火绳,而没有被澳宋枪手注意到。
等阿克索再次把注意力转移到远处的土墙后,他发现冲在最前面的夷丁们已经架起云梯。这面土墙防线只有一丈高,若是摆开手脚,阿克索可以踩在别人的肩膀上攀爬上去。
于是阿克索悄然燃起希望之火。他下意识地迈开脚步,忍着双脚脚底的疼痛,和周边数百名夷丁们一起呐喊着冲锋。后方的壕沟已经被多处填平,后金炮手们推动着小炮越过壕沟,在盾车的掩护下忙活起来,已经将第一轮炮火投射到土墙上。
多久喜之郎捂着脑袋蹲下来。几秒前一颗实心弹打在土墙上,保护他的垛口在一瞬间便变成碎块飞出。一小块石子击中他的脑袋,好在戴着的澳宋产的铁制头盔救了他一命。等从晕晕乎乎的状态清醒过来后,喜之郎看了一眼身边的某个足轻。这个倒霉蛋跟自己站在一起,胸口被纷飞的石块打中,现在嘴巴里还在吐血,估摸着要不行了。
“建奴冲上来了!”声嘶力竭的喊叫声传来。摸了摸头盔上的凹坑,喜之郎咬着牙站起,将燧发枪从垛口伸出,对准下方。
他瞄准的是一个举着盾牌的大个子建奴。那家伙站在棱堡线的凹面处,似乎不知要从哪一面上墙。嗯,善于助人为乐的日本武士喜之郎君帮他解决了选择的苦恼。在这个距离上,喜之郎可以看到那人发现自己被瞄准时,脸上露出的混杂了恐慌和绝望的神色。
“砰!”喜之郎面色狰狞地扣动扳机。燧石快速撞击在钢片上,砸出些许火星。这些火星点燃了药室里的火药,并借此将数百度的高温传递到枪膛里,引燃枪膛末端装着的十几克黒火药。
铅弹飞出枪口,越过十几米的距离,贯穿了那大个子建奴的胸腔。热血从身体里溅出,洒在已经被其他建奴的鲜血染红的大地上。沉重的身体带着几十斤中的铠甲和盾牌一起倒下,宣告着古典防具在火器面前的无力。
被曲线墙面困扰的不止这一例。十五分钟前,刚冲到墙下的建奴们几乎全被折
线形状的墙面搞晕。这些久经战阵的野蛮人立刻判断出,这样古怪的城墙会给他们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但在城墙上自由射击的火枪手面前,他们没有时间思考对策。只停顿了一瞬,整条战线上就有三四十个建奴被打死。
带头冲锋的白甲们反应过来,嘶吼着命令包衣们——战后我们发现,冲在最前方的建奴里,有超过八成是被武装起来的包衣——架起云梯。
攀登云梯是一项很危险的工作,能在战场上存活下来的几率恐怕不到十分之一。为了鼓励包衣们为了大金的事业踊跃去死,皇太极亲自下令,登上城墙的包衣可以直接抬旗,成为光荣的八旗战士。若是能斩杀城墙守军,还能分到包衣奴隶,一跃成为奴隶主阶级。
被部署在最前面的是肥前藩附庸军士兵。按照我国的武装力量分级体系,最危险的活儿自然由低级军队去承担。就这样,跨越日本海前来助战的日本士兵们顶在抗金第一线,用血肉之躯为我大宋的征途贡献力量。
第一轮的打击来自建奴火枪手的射击。还在一百米外,刚刚越过壕沟的后金乌真超哈射手们便迫不及待地开火。显而易见的,这种近似于超视距的打击基本没有造成伤亡。“在一百米外开火,打中目标的几率和把铅弹打到月亮上的几率一样大。”
被皮鞭和木棍牢牢教育过的附庸军火铳手们保持平静。在不断溅起碎石,偶尔还有人发出惨叫的环境中,超过一公里长的土墙上依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