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的时候,登州镇发起武装叛乱的事情已经传遍山东和北直隶。南到南京,北到北京,帝国的两个中枢同时得知,齐鲁大地爆发了军镇级别的暴动。这对于除东虏入侵外承平已久的大明来说,无疑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据驻北京的澳宋共和国使馆发来的消息,皇帝连续几天将兵部尚书召入宫中问对,不知要做何布置。朱由检倒暂时没有把我国大使召见去宫里,大约是知道召见大使在我国外交体系里意味着什么。
政治上有些事情,看破,但不能说破。譬如我国知道我国推动了山东事变,大明知道我国推动山东事变,我国也知道大明知道我国推动山东事变,大明也知道我国知道大明知道我国推动山东事变。嘿,但这件事就是不能说破。要是明帝国直接把这事儿拿到台面上来,那澳宋与大明之间就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了。
只要看一看澳宋进口的《大明帝国堪舆图》,朱由检就会看到,从南海到辽海,大明的每一寸海岸线都在澳宋军舰的炮口威胁之下。至于驻扎在辽东的澳宋国防军和受澳宋控制的山地登州军,更如同一对铁钳,已经把明帝国孱弱的京师扼住咽喉。
帝国的高层们必须考虑到,澳宋海陆军可是在辽南战役里以敌后登陆包抄了后金的后路。若是澳宋突然翻脸,从登州和旅顺直接乘船出海,一波登陆天津,然后猪突大明首都,北直隶的那些虾兵蟹将们估计连一周也顶不住。朱由检登基未久,可不敢冒这样的风险。
于是乎,山东事变就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在演进。总兵陈纽公开打出声讨朝廷贪官污吏丧心病狂地贪污登州镇军饷粮草的名号,声称登州镇起兵反抗是“乞活而已”,只为了争回被漂没的正当待遇,绝没有反对皇帝的意思。朝廷也没有宣布登州镇是反贼,只是连续下令,要求山东巡抚王从义立即采取措施平定登州之乱。(陈纽本人对崇祯描述本次事件为“登州之乱”感到十分不满意)
在介绍完大明和澳宋之间的政治默契后,我们不妨把目光移回到1629年12月12日的青州府。
陈纽总兵阁下在11月上旬的时候就秘密抵达青州,在这里设立了登州镇冬季攻势前敌指挥部(注1)。在11月15日进攻开始后,他便公开竖起自己的认旗,向济南府的王从义宣布,老子就在这里,有本事来打老子。
这一消息显然得到山东方面的重视。在鲁北的武定州、商河、临邑三县,鲁南的费县、滕县、邹县三县,先后被登州军控制之后,东昌府和兖州府的军队分别被集中在临清和曲阜,用以保卫大运河和孔圣人的子孙。在此背景下,要是还想执行崇祯皇帝下达的最高指示,王从义只能咬着牙集中杨肇基手下的济南兵,试着一波推掉登州镇的指挥部。
因而,登州镇总参谋部设定的军事计划完全实现,战局按照参谋们预设的步骤发展。连守城都一塌糊涂的山东明军,在皇帝和陈纽的共同作用下,不得不展开一场近乎不可能成功的进攻。
12月2日当天,在经过10天的鼓动和分发开拔银的激励后,一万五千多名济南镇
军队开始向正东方的青州府进军。这支军队在一片愁云惨淡的氛围里离开济南,无数军属在城外哭哭啼啼地相送,全军上下从杨肇基到最底层的一个伙夫,没有一个人认为他们可以打败登州军。
从南北两个方向传来的败仗信息,已经被所有士兵知晓。就算杨肇基一再命令手下的军官们严打此类消息,败仗的详细经过还是像插了翅膀一样飞速传播,并且越传越离谱。什么“登州军有碗口大小的大炮,一发炮弹能打四五里远,炸死六七十人”“登州军用上了两尺长的火铳,底部装了弹匣,一下子能打出三十发子弹,能打一百丈远”“登州军能飞上天去丢炸弹”。现在连杨肇基本人都有些惴惴不安,觉得是不是登州镇真的从澳宋人那里得了仙法?那自己这次去是不是逆天啊?
在济南军东面的青州府里,陈纽还不知道自己的部队被传出有那么多神装。在济南镇出兵的时候,他正在会议室里看着全省地图和沙盘,跟他的参谋部讨论接下来的战局。
“动员工作进行到哪一步了?”陈纽首先问动员司的主官。
“已经在全境完成第一级动员,各部队在外军人回归率达到97%,预备役军人已经在指定区域集结,三个乙等团全部补充至甲等;所有堡的民兵连已经受到当地驻军的统一指挥。”动员司主官顿了一下,大声道:“随时可以进行第二级动员。”
陈纽微微点头:“不用急。对付山东明军,不需要第二级动员。”他将目光转向参谋长刘破军上校:“中央旅布置情况怎么样?”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