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化一正自海阔天空地胡诌,无意间瞅向窗外,发觉窗外的雨水已停,没有黄昏的阴天正被浓重的黑幕遮盖。
在没有夜生活的牧区,此时早已是睡眠的时候了,特古斯的母亲已经打起长长的哈欠。
林化一不好意思地停止了讲述,喝了一口奶茶,正要唤特古斯到他的房间里去休息,突然听到特古斯的父亲追问:“后来呢?”
林化一愣怔了一下,不知老人在问他什么。
特古斯急忙补充说:“父亲问你后来的故事呢。”
老人也说:“后来刘邦饯行了诺言没有?将那一千斤黄金,还有粮食布帛、公主,都给冒顿了嘛?”
林化一的故事是讲给特古斯听的,没曾想老人也发生了浓重的兴趣,顿时感到不好意思。
林化一又觉得不给老人交代清楚,会打击老人的求知欲望,便长话短说,草草收场,说道:
“给了,不过后来,黄金只给了那一次,粮食、布帛、公主却连续不断地送给匈奴好多年,直到两国再次开战为止。”
“哦?刘邦后来又与冒顿开战啦?”老人异常兴奋。
林化一苦笑,解释说:
“不是他俩。好多年之后,他们的后代又在战场上相遇了,结果是:匈奴被分裂成南北两块,南匈奴与汉朝联手与北匈奴作战,北匈奴不敌而西迁了。南匈奴在汉朝消亡以后曾不止一次建立过自己的政权,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这些话题太长了,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林化一说的口干舌燥,特古斯的父亲却兴致盎然,不住地问这问那。
老人又对林化一说:
“我们附近的那座已经被风沙掩埋的城市,难道就是匈奴的龙城吗?——那么小的一座城,我以前还以为是什么年代的一个村庄呢,没曾想竟然是一座皇城,真是想不到。”
林化一说:“这座城市可是历史上璀璨的明珠,也是在草原上出现的第一座城市,它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非常高,远远不止于匈奴强盛的那段时间。”
老人突然又问:
“好端端的一座城市,后来怎么就废弃不用了呢?是因为被风沙掩埋,不得已而搬迁了吗?龙城又搬到了哪里?”
林化一苦笑一下,说:
“不是被风沙掩埋后搬迁了,而是毁于战火。公元前133年,汉朝大将军卫青率领大军出上谷,也就是从今天的河北省怀来县出发,直捣匈奴的王庭龙城。
“恰好匈奴单于正带兵在别的地方打仗,不在龙城。
“卫青大开杀戒,将留守在龙城的七百多人全部杀死以后,一把火将著名的龙城烧毁啦。从此,这里便变成了一片废墟。”
老人唏嘘不已,突然问:
“听你讲,我们这里当年是匈奴的地盘,我们蒙古族的祭敖包、那达慕大会,在匈奴那时期就已经有了。匈奴与我们蒙古族是啥关系?”
民族问题是最让历史学家头疼的问题,也是现代人谁都关心的问题。
林化一真不知该怎样回答了,苦笑了一下,说:
“那时候,蒙古族还没有崛起。当然,千年以后,蒙古人成了草原的主人,也一定有匈奴后裔自称为蒙古人了。
“民族问题是最难讲清楚的难题。这么说吧,所谓的人类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民族大融合的历史。
“史书上明确说,在匈奴的政治势力退出草原西迁以后,曾经有十多万户匈奴的原居民,融入到了鲜卑民族里面,实际情况恐怕要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而匈奴民族本身,也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我们也很难断定,后来变成鲜卑人的那些匈奴人里,有多少是匈奴的原部落后代。
“中原地区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共同的民族符号:汉,并使用着同一种文字。
“现在的史学界将中原的政权更迭,视为同民族的改朝换代,又将蒙古族、满族建立的政权称作入主中原。
“由于北方游牧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直到成吉思汗统一了高原,才形成了共同的民族符号:蒙古,所以,史学家们便将游牧民族的改朝换代,当成了民族政权的更迭,错误地将政权符号当成了民族符号。
“于是便出现了那么多北方民族,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匈奴也好,后来的鲜卑、乌桓、突厥、柔然、回纥、契丹等政权也罢,无不如此。
“在这众多的民族间,大多数民族语言相同习俗相近,又无不搀杂了其他民族的成分,硬将他们区分成一个个不同的民族,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鲜卑、乌桓、契丹以及后来的蒙古等东胡系列的民族,就完全可以视为是同一民族。我们也完全可以称他们为东胡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