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水之中,李风扬摇动船桨,渔船行驶。
此刻明月当空,月光入水,落到惠能身上,他佛衣飘动,神情平静,仿佛没有任何外物能够影响到他。
这时,他注意到了李风扬,双手合十,拜道:“惠能,拜谢施主救命之恩,不知施主名姓?”
“阿弥陀佛,在下李风扬。”李风扬神情崇敬道。
虽然李风扬没有听说过惠能之名,但这位却是有着自身之道的禅师,李风扬不敢小觑。
而且,他知道,惠能得到了佛门衣钵,得到了老禅师的认可,是佛门真正的传承者,有着大智大慧的人。
所以,李风扬对他谦恭,问道:“惠能大师,在下入寺院之中,余老禅师知我存在,不知道你缘何看出?”
老禅师乃是佛门高僧,法力无边,智慧达人,能够看出他的存在,李风扬并不奇怪,但这惠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僧人,哪怕悟出了自己的道,按理说,也应该看不出自己才对啊!
惠能看了李风扬一眼,手指船帆,说道:“风动?帆动?“李风扬抬头仰望,清风吹拂,船帆飘动,他不禁迟疑,说道:“风动,帆亦动。“惠能微微一笑,说道:“是仁者心动。““仁者心动?“李风扬闻言,精神一震,说道,‘不错,是仁者心动。’
惠能之道,乃是顿悟之道,直指本心,而他仁者心动,不是本心又是什么?
而自己的风动,帆亦动,不过是停留在事物表面罢了。
看向惠能,李风扬眼中的崇敬之色更浓。
转而,他听着惠能继续说道:“今日我遇劫难,李施主前来渡我,又何尝不是贫僧渡施主?““请大师教我。“李风扬拜道。
“李施主,我刚在所问,世尊也曾说过相类似的话,你想听听吗?“惠能说道。
“大师请讲。“李风扬神情肃然道。
世尊,乃是佛门创建者,乃是大圣人,他竟然说过与惠能相似的话,那么说明这其中的道理深奥,对于李风扬来说,也许是一场天大的造化。
惠能微微颔首,缓缓道来:“世尊得道之初,曾寻问众僧,何名寂静,于此法中,谁静谁寂?
僧众中有彼尊者回道:“此心不动,是名为寂。于法无染,名之为静。“世尊说道:“本心不寂,要假寂静。本来寂故,何用寂静?”
彼尊者道:“诸法本空,以空空故。于彼空空,故名寂静。”
世尊道:“空空已空,诸法亦尔。寂静无相,何静何寂?”
说完,惠能含笑看着李风扬,他双目澄澈,如弱水之水,无瑕无垢,充满了一种大智大慧。
而此时,李风扬双手划桨,双目却是紧闭,仿佛进入一种空灵之境,但身体却自行动作,划动船桨,稳稳的停落在弱水河畔。
惠能站在船艄,立于清风之中,仰望广袤星空,倒影落入弱水之中,竟是掀起一片波纹。
“呼!”
也就是在这一刻,李风扬苏醒了过来。
只见他站立起身,恭敬拜道:“望大师解惑。”
“李施主请讲。”惠能说道。
“何为天?”李风扬问道。
这个问题,他曾在黑冥死海之中,闯五关,在智慧之门中,老翁三问,一问何为天;二问何为地;三问何为人;如今,李风扬以同样的三个问题寻问惠能。
他想知道,自己能否在惠能这里,得到不同的答案。
然而,当惠能听了这个问题之后,却是摇头,李风扬见此疑惑,正欲寻问,却见惠能遥指虚空,说道:“天便是天,没有为什么。”
“这……何为地?”李风扬惊骇之下,再次寻问。
只见惠能手指弱水,说道:“地之所,万物皆为地。”
李风扬还是头一次听到如此回答,与自身的的回答,截然相反,如果把他对此三问的回答概括,便是以自身为中心,而惠能则是以天地为造化,进行解惑。
他再问:“何为人?““贫僧尝闻,万物皆有生命,不论是一草一木,一沙一海。“惠能说道。
李风扬闻言此话,精神震动,面露苦笑,这时候他才发觉,自己的道,比起惠能的道,在境界上差得实在太远了。
因为惠能已经脱离了自我,归于天地。
而李风扬,还仅在自我之中。
如此一来,他想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可谓是万分艰难。
他站在船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惠能平静的看着李风扬,含笑问道:“李施主,你可明白佛与法?“李风扬目光诧异。
却见惠能微微摆手,慢条斯理的说道:“是心即佛,是心即法,佛与法一体不二,心外无法,心外无佛,僧宝亦复如此,佛、法、僧三宝,皆依一心而立,同体而异名,非内非外。““嗡!“这话落入李风扬耳中,识海一片空灵,犹如醍醐灌顶,陷入一种奇妙之境,仿佛自身离体,遨游物外天地之间。
他对惠能参拜,说道:“得大师开解,今天我才明白,罪性并不是一个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