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识之上,皆比不上康铭兄,怎好意思主管此事?”
尹成在汝南时,还真有主管《农典》编修的打算,但在一个下午,便完全改变了主意。
原本他对《农典》理解还不算透彻,但又经过这一下午的阅读,他才算明白,编修《农典》一事非董决不可。
倒不是说他没有这个能力完成编修,只不过有了学识渊博的董决主管此事,能够让整个工作的进度快上两三成。
这也许就是数月乃至一年的时间,早一日完成《农典》,百姓便早一日受得福泽,所以他还是出言,想要将主管之职让给董决。
“不,某对董翁另有安排,倘若此事得成,其功不逊于《农典》,董翁也当得当世圣人!”
项明这个安排可以说是突发奇想,也可以说是早有打算。
原本他以为此事需要《农典》出世之后,伴随着农业不断发展,人才不断涌现,才能够实行。却没想到,董决的出现让他看到了两者能够同时进行的可能。
闻听此言,董决抬起了头,眼中光芒闪烁,而尹成则满脸疑惑,根本想不出有什么事情能和《农典》相提并论。
不过他也看出来项明的意思,那件未知的事情很可能极其重要,甚至项明并没有付之于纸上,就是不想让除董决以外的人知晓。
于是,他向着众人使一眼色,站起身来,准备告退:
“那我等便遵从吴侯的想法。不过,此时天寒地冻,无法耕作。况且我等也需要仔细规划如何将《农典》上的内容付诸于实践,所以需要将这本《农典》带回去研究筹谋,可否?”
“可。”
项明点点头,他所能做的全部写在书中,这部书他留着也是无用,倒不如像尹成所言那样,让他们好好规划一下,待来年开春行动时,也不至于混乱。
尹成带着众人退出了书房,自有顾雍安排他们的起居,整个书房之内,只留下了项明与董决两人。
项明与尹成之间的对话,董决全程都没有插嘴,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虽然他也想参与《农典》的编修,但他心中总隐隐觉得,项明所言不假。
虽然《农典》确确实实对天下百姓有大利,但不代表着那便是绝对,既然项明以吴侯之口说此事能与《农典》比肩,那最起码也是一件只得一听的大事。
况且,说到底《农典》还是归属于项明的,他即便倾尽所学,充其量也不过是留得姓名罢了。
而按照项明字里行间透过的意思,那件未知之事对方恐怕真的打算完全让给自己。
虽然他对于称圣并没有太大渴望,但治学之人,谁不希望著书立说?
董决虽一心为天下百姓,却也不代表着他完全没有私心,项明的一番言论,显然是打动了他。
“现在,吴侯可以说说有何事要交付给某?”
董决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不苟言笑的脸上也略微放松。
可他没有想到,项明竟然站起身来,长辑至地,对他深施一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