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就拿下蜃的形成来说。夏季沙漠中烈日当头,沙土被晒得灼热,因沙土的比热小,温度上升极快,沙土附近的下层空气温度上升得很高,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仍然很低,这样就形成了气温的反常分布,由于热胀冷缩,接近沙土的下层热空气密度小而上层冷空气的密度大,这样空气的折射率是下层小而上层大。
当远处较高物体反射出来的光,从上层较密空气进入下层较疏空气时被不断折射,其入射角逐渐增大,增大到等于临界角时发生全反射,这时,人要是逆着反射光线看去,就会看到下蜃。
柏油马路因路面颜色深,夏天在灼热阳光下吸收能力强,同样会在路面上空形成上层的空气冷、密度大,而下层空气热、密度小的分布特征,所以也会形成下蜃。
发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就是太阳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气而出现的折射现象。
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阳炙烤,沙层表面的气温迅速升高。由于空气传热性能差,在无风时,沙漠上空的垂直气温差异非常显著,下热上冷,上层空气密度高,下层空气密度低。
当太阳光从密度高的空气层进入密度低的空气层时,光的角度发生了改变,经过光的折射,便将远处的绿洲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时也会出现这种“海市蜃楼”的现象。
海市蜃楼简称蜃景,根据物理学原理,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的密度的空气中又有着不同的折射率。
也就是因海面上冷空气与高空中暖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对光线折射而产生的。
这里没有大海,也没有沙漠,如果是蜃景的话,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倒是想到了一种可能,于是赶紧问木子。
木子已经迷迷糊糊的快要睡着了,听我这么一问,懒洋洋地回道:“怎么啦,小振?”
“你回忆一下,每次‘天兵天将’在什么时候出现?”
“不是说了么,在夏季和季节每个月的中下旬……”
没等她说完,我抢断道:“我是问,具体在什么条件下呢?你好好想想,他们出现的前后,都有哪些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有哪些类似的事情……”木子顿了顿回道“你这么一说,还真有件很巧的事,那就是每次‘天兵天将出现后,都会下大雨。”
果然和我想的一样,这诡影的出现和下雨有关。
我之所以这么想,源自去年在电视中看过的一则科学探究片:
说的是非洲某个山谷里,在某种特殊天气下会出现战争的场面,就连喊杀声和马鸣声都能听得很真切,当地人以为是闹鬼,都不敢靠近这个山谷,后来去了几个美国人,用现代仪器破译了“闹鬼之谜”,原来这里在几千年前的确发生过一场大厮杀,当时恰好电闪雷鸣的,大自然就把其中的几个场面“录制”了下来。
大自然的神奇之处远远超过人的想象,人类社会在二十世纪初才发明了摄影设备,其实大自然在千万年前就会“录像”了。
我猜想刚才我看到的那一幕在几千年前真实发生过,在机缘巧合下,被大自然巧妙地录制了下来,之后每当下雨前,就会“放映”出来。
为什么是在大雨前呢?
我琢磨了一下,大概几千年前的那场祭祀活动被无意中“录制”下来后,或许隐藏到了山石中,或者是藏到了某个角落里,下雨前的空气比较湿润,弥漫着许多小水珠,凭借着小水珠的神奇作用,把这些影像投射了出来,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山谷中不同的地方会同时出现这些影像了。
我又仔细回忆了一下刚才听到的那段模糊的话,突然浑身打了个激灵:难道刚才那一幕就是黄帝在举兵东伐前,进行祭祖仪式的场面么?
越想越觉得有可能,这么说,那个高大强壮的大首领就是黄帝?
设想一下,二十年前的古董李也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晚上看到了这一幕,凭他的聪明和执着,一定破译了这个秘密,并且尝试着破译了影像中皇帝说的那些话。
事情应该并非这么简单,这些影响只能证明这里曾经是黄帝的据点,他是在这里起兵的,打败蚩尤后,又在这里举行了祭天地的仪式,并把帮助他取得战争胜利的神器藏在了山谷的某处。
……
想着想着,我脑海里浮现出了当时的画面,身材魁梧的黄帝领兵东进的一幕似乎就在我面前……
迷迷糊糊的我就睡了过去。
刚睡着,就感觉有个柔然的东西压到了我身上,同时有东西压到了我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