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四章 屯田成果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王宿倒是不知道曹家大小姐的想法。

    荀攸去后,又半月,下邳郡十六个试点乡的改良粟米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张郡丞,各试点乡的粟米收割事宜,就全权交由你来负责。”王宿的脸上,已然有了些许威严。

    所谓居移气养移体,做官久了,自然就能养出官威来。

    堂下,张铭应诺,道:“太守可有具体嘱咐?”

    “屯田乃是现在一等一的大事,万万马虎不得。我有两个交代:其一,盯紧下面的人,不能让人私藏。这十六个试点乡此次的收获,都要作为粮种储备。至于百姓生活所需,我已向司空府上书,请求拨付粮草替代之。”

    “其二,各县豪强大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改良粟米的优势只要眼睛没瞎,都看的出来。产量高,适应性强,并且生长周期还要短一些。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率先得到粮种自己去种。这一点必须要杜绝。这些粮种握在我的手中,有大用,这时候决不能流传出去!”

    “属下知道了。”张铭心里有数,点头应是。

    “这事你与李功曹仔细盯着,一旦有犯事的,不论何人,绝不姑息!”

    二人齐齐顿首。

    “好了,你们下去吧。”王宿挥挥衣袖。

    下邳郡十六个试点乡的改良粟米收获事宜,几乎牵动了整个下邳,二三十万人的心。不但是民间百姓、豪强大户,许都的曹操,也正等着屯田的结果。

    随之,热火朝天,轰轰烈烈的大收割开始了。

    每个县的试点乡,成片成片金黄的粟米田周围,是围满了百姓。男女老少,不论黔首还是名爵,一个个望眼欲穿!

    有的人,甚至不远百十里,跋涉而来,只为了看这牵动人心的改良粟米的大丰收!

    看着这一片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金色海洋,人们的眼中,皆是希望!

    “丰收喽!”

    也不知谁,大吼一声,拿着镰刀的屯田百姓,一个个咧着嘴,冲进了粟田中。

    一片片的粟杆倒下,堆成一摞一摞的。那硕大的穗子上,一粒粒饱满金黄的粟米,好像黄金一样,是如此的耀眼!

    孩童们跟在后面,一个个跳着笑着,在田里拾取那些因为不小心掉落的穗子。甚至连一粒粟米都不会放过!

    “苦日子要到头了呀!”

    不知谁感叹了一声,好多人都热泪汪汪。

    “这些粟米收割之后,立刻就能下种。”一个屯田小吏兴致勃勃与身旁围着的百姓解说道:“太守大人改良出来的这种粟米,有极强的适应性。不论冬夏,不论气候,不论水旱,皆可种的!只因环境差异,产量上,可能有所波动罢了。”

    “诸位还要记住一点,新粟虽然适应性强,但对地力有很大的要求。即便是重在干旱地带的,也必须要多施肥。否则产量就会急剧减少。”

    “大家伙都知道,正因为其适应性强,任何时候都能播种。每三个月就能收获一次,一年不间断就能收获四次!这是多么惊人!但种植太过频繁,地力就承受不住。也许三两年,咱这土地就一片荒芜,连根草都活不下去。”

    “所以呀,太守大人编纂的农书,上面的每一条,大家伙都要牢牢记住。要记得施肥,要记得养地!”

    “为了保证我们的土地能孕育肥力,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凭借土地好好生活。所以呀,这新粟的种植,每年只能两季。”

    屯田小吏唾沫横飞的解说,人们听的是连连点头。

    “若不是太守大人,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粟呢?我们大家伙,我们子子孙孙,都要感激太守大人呐!”

    “是啊,太守大人的农书,我都记着呢,要当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

    “俺要回去给太守大人立长生牌位,初一十五都要供奉!”

    小吏笑开了花,幸有荣焉。

    虽然百姓们念叨的是太守,但他作为实际执行者,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满足。

    “俺老汉就想问一问,”一个老者一脸期望:“俺们是旁边乡的,什么时候可以种新粟?大家伙都等不及啦!”

    小吏笑道:“这第一次呀,十六个试点乡,种出来的新粟,都要作为粮种,之后就要普及到整个下邳郡。乡亲们只管回去等着,最多一个月,粮种就会下发!”

    “真的!”

    百姓们闻言,欢呼雀跃。

    又有人问了:“那都做粮种了,试点乡的乡亲该怎么办呢?太守大人以前承诺,只收三成租,这都收上去了,咋办?”

    “放心。”小吏笑道:“太守大人说话算话,什么时候欺骗过大家伙?因为情况特殊,粮种实在是重要,所以这第一次呀,才会这么做。太守府将新粟收回去之后,会补偿同等数量的粮食,只不过是以前的品种罢了。郡丞大人已经说过,太守早在之前,就已经上书朝廷,现在要交换的粮食,应该就在路上了。”

    “这就好,这就好!太守大人是信人呐!”

    ......

    随着十六个试点乡丰收,随之相关的数据,也都统筹完成。

    十六个试点乡,亩产最高的,达到二十九倍,与理想中的三十倍有些差异,但这并不算什么。

    因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