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局下半的比赛很快进入两人出局的状态,李元让即将第一次站上甲子园的打击区,上场之前队友矢部明男特意跑过来小声和他交代了几句。
“关于对手有什么新发现?”
队长福岛一平也正准备进入打击准备区,他对矢部交代的内容很有兴趣。
“果然媒体和一般观众只关心比赛的表象。还好田古搜到了那篇博客。”
虽然只看了两个打席,不过矢部长年身为捕手的直觉已经观察出了一些端倪。比赛的进程与他赛前看到的资料完全吻合。
仁天工业的捕手常岛的名字在网上一搜会有几页的内容。但几乎都是关于他作为强打者的威力。
大概翻到搜索结果的第三页,才有一位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高校棒球爱好者,在自己的博客当中写到了常岛的配球特点。
田古在搜集资料时注意到了这篇文章,收录到对手的情报当中去。不过似乎只有矢部明男发现了这篇文章的价值。
捕手常岛自己是强打,所以了解打者的心态。
配球时秉持“好球先行”的策略。
这种配球模式以球数Count为配球的主要依据。
比赛开始时第一球就争取拿到好球数。之后尽量把球控制在好球比坏球多的局面。
高校阶段的打者,打击时很少能完全放松心情。
随着好球数的增加,大多数打者会更小心翼翼的挥棒。甚至用短握球棒之类的办法,以牺牲长打力为代价去追求击中棒球。
这是因为高校棒球有一条被奉为真理的理论。
“把球打出去就有机会。”
即便是仁天工业自己的监督山内也是这一理论的信徒。
但是身为强打的常岛明白。打者之中普遍的这种心态,会让好球数变得更重要。
一好球以后打者变得不敢挥大棒,两好球之后心态就变成了哪怕打不出安打也要碰到棒球。
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比赛当中以好球先行进行配球。就算是后面被对手击中,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长打。
常岛的搭档名叫长谷川。在京都府内部来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好投手。
不过拿到全国舞台来讲,也不过就是一位球速一百四十出头,高压投法的本格派右投。
长谷川的控球能力尚可,这也是常岛能够使用自己配球理论的前提。
变化球方面,主要是滑球。他可以投纵向和横向的两种滑球。
“所以你觉得李元让瞄准第一球的好球有很大机会?”
福岛听了矢部的解释之后明白了刚才他向李元让交代的都是些什么内容。
“其他打者的话,就算明知道是好球,因为不知道对手会投进什么角度,所以也未必打得出去。不过李的话,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第一球一定是好球的话,那我也打得出去。”
福岛拎着球棒进入打击准备区。
矢部看着他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
而李元让即将面对在甲子园的第一个打席。
根据前面的分析,对方的第一颗球十有八九会是好球。但是球种呢?角度呢?
李元让把自己放在捕手的位置上去想。
大概是一颗追求安全的外角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