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的时候,姜盛回到了昌黎,刘虞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公孙瓒得到消息后也来迎接。
草原上的数次大战让姜盛的名声更盛,赵云也声名鹊起,昌黎境内百姓深受乌桓侵袭之苦,此番姜盛大胜而回,自然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昌黎城中万人空巷,都在甬道两侧夹道欢迎,姜盛骑在马上,与刘虞并驾而行,不时地向百姓致意。
回到府衙之后,刘虞置酒为姜盛接风,并让人向姜盛军大营赠送了大量的酒肉,慰问这些成名于草原的将士们。
刘虞因为知道了姜盛的立场,所以这次接风宴也请了公孙瓒过来,他想让公孙瓒知道,姜盛也是主张招抚之策的。
姜盛在回复刘虞使者的时候就考虑过乌桓的事务,乌桓部落的活动区域中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正是姜盛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战略资源。
姜盛是想通过斡旋招抚给乌桓提条件,控制乌桓区域的矿产资源,并在草原上建立军事和贸易基地,组建强大的骑兵军团。
这时候的战争,骑兵数量的多寡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也体现了诸侯的实力,配齐一名骑兵的费用,相当于二十名步兵的费用,若不是财大气粗,要想组建数万骑的大兵团,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乌桓的骑兵虽然兵力充足,但装备都是一塌糊涂,很难称得上是骑兵,而只能叫做骑马的民兵,战力自然不敢恭维。
“姜校尉征战乌桓数月,不知对乌桓的情况是否有过深入的了解?”刘虞问道。
“乌桓人弱肉强食,每天都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压力,所以全民皆兵。”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武力管理乌桓,绝不可取。”刘虞连忙说道。
“姜将军,乌桓人野蛮成性,若是没有强大的武力去镇抚,他们不会服从我大汉的管理,这几年,幽州边境的百姓深受其苦,所以我坚持认为,武力才是决定草原的关键。”
“骑都尉能征善战,乃我大汉之福,只是处理乌桓事务,并未武力所能解决的。只要招抚了他们,他们生活于草原,不来我境生事才是正途。”
“二位不必做口舌之争,且听我言。”姜盛知道公孙瓒和刘虞不和,历史上记载的刘虞还是死于公孙瓒之手。
“姜校尉熟知乌桓,相必有妥善解决的方法,我洗耳恭听。”
“现在我大汉多有内乱,已经自顾不暇,很难有精力管理乌桓,丘力居纵兵抢掠,就是我大汉无效管理的表现。乌桓人真的是全民皆兵,每个人都能成为战士,试问公孙兄,凭你的实力,能杀得完吗?就算杀完了,这个部落不复存在,于我大汉有何好处?就算我们得了草原牧场,可有谁擅长养马?只怕付出了我千万汉家男儿的生命,到头来却是得来无用。”
“可若是不杀,乌桓人还会兴兵作乱。”公孙瓒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他已经深受其害,上次在管子城几乎团灭,也是拜丘力居所赐。
“骑都尉过于担忧了,若是我们扶植一名乌桓首领,代我大汉管理乌桓,则只需管住这个人即可高枕无忧。”
“若是这个人积蓄了实力,大人还有信心管住他吗?”
刘虞一时语塞,只能以眼神向姜盛求救。(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