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中路,南街口的建筑工地。
这是一个去年才开始的老楼翻新工程,一共是三栋老楼翻新的工程量。
这个建筑工地的人数规模在三十人左右。
冯奎是江西人,今年刚刚四十岁,四年前他带着两个堂弟一起从赣州老家乡下,来到深圳讨生活。
他们是庄稼人,也不会什么手艺,所以来到深圳之后,一开始也是一片茫然。
好在改革开放之后,深圳处处都在大搞建设,所以只要肯卖力气,是个人都有活干,都有饭吃。
他们哥三先干了一阵搬运,干装卸,后来又进了工地里当地盘工。
几年里,冯奎带着两个堂弟辗转了不少个工地,摸出了工地里的一些门道,也攒下了不少在建筑工地上的人脉资源。
后来,冯奎发现深圳建筑行业的一个现象,那就是到处都是工地,到处都在搞建设,但处处都缺人手,缺能干活,能吃苦的人。
于是,他灵机一动,从老家陆续组织人手进城,然后从一些相熟的包工头手里,承包点小活。
渐渐地,从老家带出来的人越来越多,队伍越发壮大,已然发展成了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建筑施工队。
虽然冯奎这支施工队没有高精设备,没有技术人才,但胜在干活实在,是一支能承担起基本施工建筑的队伍。
所以,大型的基建项目冯奎承包不了,但是像老屋翻新,外墙粉刷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小项目,他们绝对是轻松拿下的。
眼下这三栋老楼的翻新工程,本来不是冯奎承包的。
毕竟这个项目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以冯奎目前的资源人脉,显然是承包不到的。
不过之前那个大承建商觉得这个工程量太小,工期却厂,所以利润偏低,于是转包给了冯奎。
大承建商看不上,但冯奎却格外重视这个翻新项目。
因为这是他成立赣州老乡施工队伍以来,承包得最大的翻新工程了。
所以他几乎每天都呆在工地上,监督着质量的同时,也催着施工进度。
毕竟工程承建经费是已经定好,只有工期越短,冯奎的利润才能越高。
……
中午,临时搭建的工棚里。
地上的藤筐,码放着三十盒还冒着热气儿的盒饭。
韩春雷正向冯奎介绍着他们的盒饭。
工棚里只有一张简易办公桌,还有一张简易折叠床,墙上挂着一个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上都贴着标签,倒是井然有序。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