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若她提一句“案子要重审”,被村里人知道了,怕是不利取证。
这么想着,虞锦话锋一转:“这人是我保下的,保人文契还在县衙放着,你若不信尽管去看。”
柳富还要说话,却被她截断。只见她翘了翘唇角,一副人畜无害的儒雅样:“回去告诉村里的人,谁敢上门闹事,全打断手脚扔去官府。”
柳富一哆嗦,颤颤巍巍站起身,深深揖了一礼以作赔罪,飞快跑走了。
*
半下午,铺子里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冯三恪靠着桌沿站着,拨|弄着竹篓里的一堆铜板,不知在想什么。
“冯哥?”弥坚小心喊了声。
冯三恪抬眼看他半晌,道了句谢:“今日多亏了你,若不然,我又要给爷添麻烦了。”
“快别说见外的话,那人无理搅三分,看着就不是好人。楼上一直没听着声,应该是被锦爷打发走了,冯大哥不去问问?”
冯三恪又怔怔站了好一会儿,抬脚上了楼。
顾嬷嬷已经回府去了,竹笙见他有话要说,轻手轻脚退出去了,屋里便只剩下虞锦一人,坐在桌边,拿着一把小锤子凿核桃。
乓乓乓乓,凿开了一条缝。
这会儿的核桃已经老了,凿的位置若不对,出来的就全是碎块,挑拣那肉麻烦得很。
冯三恪行上前,也没吭声,从她小锤底下探手过去,欲抢过那颗核桃。虞锦手里的锤子差点砸他手指上,好在反应快,收住了。
“呵,做什么?”
她轻声笑了下,看着冯三恪将核桃攥在掌心,稍一用力,再摊开,剥出一个完好的。
虞锦也不跟他客气,接过来吃了。
茶室不大,只有一面二尺见方的支摘窗,留着窄窄一条小|缝,屋里的炉子却已点了一天,热得厉害。
冯三恪站在桌前,一时无言。
他这十七年里最狼狈的几次,全被她看在眼里。
囚车行过县衙那次,他一身脏污血迹,形色粗鄙,不敢想自己当时是个什么样子;上回大悲寺被秦家人揍得站不起来,还是她解的围;这回遇上柳富闹事,又一次被她瞧在眼里。
冯三恪不知如何开口,一身的颓败气息,几乎能从骨子里透出来。
他等着虞锦兴师问罪,虞锦却直接揭过了这篇,轻描淡写问:“零嘴都卖完了?”
冯三恪呆呆嗯了声。
“那就回府罢。”
虞锦站起来,将桌上一堆核桃壳装进油纸包带走,什么都没说。
*
这一夜,冯三恪又是一宿没睡,加上昨晚弄那零嘴,就是两个晚上了。
他额角突突直跳,头疼得厉害,可心里头沉甸甸压着事,怎么也睡不着。
一阖眼,仿佛爹娘全都站在了眼前,不笑,也不说话,就抿着唇看着他,似是在怪他还没洗刷自己的冤屈,还没给他们找着真凶。
连博观个孩子都觉出他情绪不对,不敢扰他,夜里起夜都是一人哆哆嗦嗦去的。
夜深人静,冯三恪坐在窗前,睡不着,索性去数钱。白天赚的都装在了一个麻袋里,沉甸甸大半袋,其中大多是铜板,碎银也不少,银锭也有两个,全由他这个掌柜的带了回来。
今日崩豆卖得最多,二百袋全卖光了,价便宜,利却不薄,一袋崩豆五文,利二文;灶糖贵些,一袋二十,利五文;果脯算不清了,这东西不值钱,只为添彩头,旁人买了一袋子零嘴,称好结了账,再多抓一把添进去,蝇头小利的,却叫人高兴,养养回头客。
最贵的是那喜八件,一盒子八块点心就要六十六个钱了,利二十文。
算盘他还没用精,就连数带算。怕吵着博观睡觉,不敢有大动作,数得尤其之慢,连铜板放进陶罐都听不着响。
数着数着,仿佛回到了过去那些日子,爹娘还在的那些日子。
那时他爹身子不好,每月药不断。哥哥一人种地,一年下来勉强够一家人的口粮,可家里的吃喝穿用都得他想办法。
十二三的少年,刚有些力气,就跑到县上做工,每月拿回家的工钱一半都要贴补了兄嫂,剩下一半给了娘。自己藏十来个铜板,每天进进出出的,总有些花向,不好意思总跟娘开口。
哥嫂就在旁边屋睡着,都年轻,夜里难免要发出些动静。冯三恪听得心烦意乱,却得装作没听到,夜里总是得分神去做点别的,便从床底下翻出那个陶罐来数钱。
油灯贵,天黑也舍不得点,那会儿就像这样,坐在窗边趁着月光数钱。
只是那时他住的屋子远不如这屋大,钱也没这会儿多,陶罐刚能铺平一个底儿。一麻袋的钱,真是想也不敢想的。
他满脑子纷纷乱乱,理不出个头绪,一下子高兴得想明天就去找泥瓦匠,在正屋旁边另起个屋子,省得天天被迫听哥嫂的墙角。
隔会儿又红了眼,爹娘哥哥早没了,就剩他一人了。
一宿没睡,一麻袋铜板被他拿棉线穿成串,码得整整齐齐。算啊算,总算算清楚了这日入账。
十七两六钱又一十二文。
这是刨去了本钱的,实打实的银子。
十七两,他以前累死累活给主家做三年工才能赚得到的,如今却只靠卖了一天的零嘴。
这一瞬,冯三恪当真笑了出来,生平头回觉得赚钱容易。
笑着笑着,抹了把眼睛。
他就想啊,人真是古怪,以前脑子跟生了锈似的,看着满大街都是做生意的,从不敢跟着学,觉得自己做不来,不敢做,觉得别人做买卖,那就是老天爷赏饭,自家做买卖一定亏得血本无归。一穷二白,就去卖力气,从不会想想别的生财之道。
大哥是十来年前病死的,因为没钱治,寻了片荒地草草埋了。
父亲咳得越来越厉害,一咳起来能咳好半天,也是因为没钱治。
嫂嫂娘家人看不上二哥,是因为当初彩礼钱没给够数。
穷到了这个地步,一家人做的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却叫他误打误撞地迈出了第一步,被锦爷逼着迈出的脚。
心中思绪实在难言,冯三恪将串好的铜钱重新放回麻袋,碎银都找了个匣子装起来,也一并放了进去。
一天十七两,四人分一分,他能分得四两多。欠锦爷的一百二十两,一个月就能还得上。
他总算明白,他入府的第二日,就是给爷唱曲的那日,他因那“一百二十两” 保银诚惶诚恐时,弥坚和竹笙姑娘笑着说“不必计较这个”是什么意思了。
确实是不必计较的。
人的眼界见识便如爬山,站在低处的时候觉得山顶那么高,穷尽一生也不可及。等真往前迈了一步,等过了那个坎,回头再瞧,那时的自己竟仿佛一场笑话了。
*
次日一早,大雪如鹅毛,街上没什么人,铺子便关了一日。
冯三恪算着时辰,半上午时才去了外院,提着那一麻袋的钱,跟管家全换成了银锭子,装进木匣里,又去书房找虞锦。
他两夜没着枕头,面色实在算不得好看,眼睑下头浮着一层淡淡青色。虞锦只当他是因为昨日的事难过,多嘴关心了句:“不必介怀,腊八前后孙捕头就到了,你那案子兴许会有转机。”
冯三恪听完却没作声,捧着那个小匣子放在她桌上。
“这是?”
“这是昨日赚的银子,十七两六钱又一十二文,全在这里了。”
他话说得糊涂,脸上又是平素那样的寡淡表情,虞锦一惊,停了笔,“你不做掌柜了?”
她难以置信地眯起眼,几乎冷笑出声:“不过是来了个闹事的,你就又不敢出门了?上回大悲寺挨了顿打,便说以后再不出门,如今一个腌臜货来闹事,你就再不开铺子了?你还能做成什么!难不成还叫一桩糊涂官司毁你一辈子!”
她声色俱厉,冯三恪被她几句话骂懵了,弱声辩解:“不是……我就是想着,这是铺子赚的钱,不该我拿着,就给您拿过来了……”
虞锦:“……”
冯三恪呆呆看着她,表情无辜极了。
一向言出无悔的锦爷心头浮起两分愧,脸上的恼意一下子散开,仿佛刚才的话都不是出自自己之口。
她若无其事地给冯三恪倒了一杯茶,肃道:“掌柜的哪能把钱给别人?这钱也不用给我,你们几个分了罢,到了月底带着账本来,给我看个数就是了。”
话说完,冯三恪还是没有要走的意思。
他垂着眉眼,神色难辨,仿佛从头到脚都透着委屈。
虞锦呼吸绵长了些。顿了顿,话说得竟还有两分温情:“出门瞧见什么好的就买回来,别舍不得。这钱啊,不是攒出来的,是赚回来的,别对自己太抠。”
冯三恪闷闷嗯了声。
虞锦简直头疼,她最愁的就是这种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性子,无奈低了个头:“行了行了,爷给你赔个不是,算这烂账算得火气大,方才话说重了,错怪你了。”
他原地站了半天,照旧一语不发,虞锦又从账本上抬起了眼睛。
“怎么不走?”
只见冯三恪薄唇抿成一条线,声音发涩,似是清楚自己这个请求太唐突。
“爷明日有没有空闲?能不能带我回趟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