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毕竟,谁没事会专门往这些鸟不拉屎的荒蛮之地跑,有诛妖斩邪正心的只是少数人罢了。
面对边境问题,朝堂之上,梁王爷极力主张避战,只需不定时派发一些物资,以示安抚;而当朝丞相则坚持主动出击,蛮夷之人,未开教化,泱泱大夏有何惧之,当主动派遣大军镇压才是。
两派原本只是政见不合,谁曾想在此问题上,产生的摩擦愈加激烈,到现在已经势成水火,一言不合便要开撕。
而王礼之则是主战派一方的几位代表人物之一,因为在一次朝会上言辞过于激烈,这才被官家剥去官职,下发到这个地方。
由此可见,朝中局势已是何等紧张,且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官家是较为倾向于避战的。
当然关于这些朝中之事,自是后来王礼之告诉乔辰安的。
王礼之又告诫了一番务必求上进,以家国社稷为重,好男儿志在天下,不可流连于色欲财物等等的话,表情严峻,先给乔辰安来了一个下马威,深知欲要提携,必先打压一番的道理。
又道“虽然你是我的学生,却不要以为以后可以依靠我”,“切勿仗着他的名头做些恶事,否则便要将其逐出师门”等话,乔辰安自然是一一应承下来。
话虽如此,但就算是一个普通农人都知道这不过是场面话,做做样子罢了,日后,乔辰安的晋升之道,还不是全靠王礼之来提携,打点。
将告辞时,王礼之忽然想起了什么,道:“以后除了正常课程以外,你每隔几日来我这里一趟,我传你些这些年来治学的心得。”
看样子心里确实对乔辰安这个学生十分喜爱,想花大力培养一番。
不说别的,单是朝堂之中,还需要一个能够说得上话,替他分忧解难的人,最多不过几年时间而已,他还等得起。
出了王礼之的院落,乔辰安细思此事,嘴角不禁露出一丝笑意,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他求学以来,这一次全是跨的最大的一步了,虽然只是一层简单的关系,但恐怕钱塘县的知县见了他都要诚惶诚恐,不敢稍有怠慢。
这便是借势,他借的自然是王礼之这个当朝一品大员的势。
下午时间则一直在书院中学习,也不知他被王礼之收为学生的消息被谁传了去,竟然不胫而走,在众学子中流传开来,顿时惹来一片羡慕之声。
多少人做梦都想着成为院长的学生,没想到这个名额竟落到了乔辰安的头上。
很多人并不服气,但更多的人却是极服气的,要怪只怪他们自己才华不够,倘若他们也能连番作出惊世名篇,王礼之岂有不心动的道理?
很多人心思变得活络起来。
一时间,原本对他侧目而视,甚至满脸鄙夷的众学子忽然对他变得十分热情起来,走在路上,打招呼的人不断。
甚至就连一些比他早入院的学长们都主动放下身段同他套起了近乎。
这也难怪,毕竟这群人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步入官场,现在乔辰安被王礼之收为学生,可以说大半只脚已经迈入官场,只待平步青云,此时不趁机搞好关系,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