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渔舟、钟若 瑜和刘盛龙的筹谋与斡旋下,属于他们三的钱庄——汇通天下悄无声息在宣阳城衙门附近开业了。钱庄只有十个人,一个掌柜,一个出纳,一个库管,两个账房先生,两个柜员,三个小学徒。其中有三人是渔舟的,就是那三个小学徒,白芷、紫苏和忍冬。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多余的人,连扫地洒水的都没有。
在用人之道上,钟若 瑜对渔舟一向不敢苟同,但也学不来。偌大一个钱庄,她居然就扔了三个小屁孩去,白芷给掌柜打下手,剩下的两个跟着账房先生跑腿,简直是跟闹着玩似的。
但在管理章 程上,钟若瑜和刘盛龙就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她花了三日时间,整整写了三十页的管理制度,对每个岗位、每件事、每个时间节点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奖惩制度也一目了然,权责清晰,赏罚分明。
开张的前三个月,三个东家轮流坐堂。因竹先生卧病在床,渔舟排在最末。
渔舟一方面需要照顾宣竹,另一方面想到不久之后兴许竹先生就要上京赶考了,天下楼开分号的事情也提上了日程。
她打算开五家分号,由南向北铺展。像开钱庄一样,开茶楼也需要前期考察与选址,在这事情上她彻底犯了难。
四个孩子有三个拨去了汇通天下,剩下的当归年纪小,性子又憨厚,而且此去路途遥远,实在是不放心让他去,而自己又分身乏术。
钟若瑜知道后,他说恰好第一个月由刘盛龙在汇通天下坐堂,而他北边也有生意需要处理,可捎当归同行。
渔舟深知商场瞬息万变,若不牢牢把握先机,将会是后来者居上,因此犹豫再三后,点头应允了,并从所雇的长工中挑选了五名伶俐的汉子随行。
这次决定,渔舟是真带了几分忐忑,毕竟是第一次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委以重任,还不像白芷他们一样可以待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可她转念又想,若是事情不成,那就当磨砺孩子吧,左右都有钟若瑜看着,总不可能将那十万两银票全都败光了。
临别时,当归怀揣着十万两银票,内衬都被汗水沾湿了,高兴、激动与感恩交织在一起,含着泪恭恭敬敬地给渔舟叩首拜别。
四个孩子中,只有他一人学了茶道,后来看着另外三人都去了钱庄,留他一人在渔舟身边端茶、泡茶,羡慕、孤寂和失落困扰了他许久。没有家的孩子,最是敏感,最怕的是自己不被需要。
渔舟摸着他的脑袋,殷切叮嘱:“出门在外,保护自己最重要。你还小,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若是此次不成,下回再去也是可以的。”
当归握紧了拳头,郑重其事地允诺:“姐姐,我一定会带来好消息的!”
乡试过后是宴饮,参考学子大都是寒山书院的学生,七拐八拐总能攀上一点儿关系。而在书院中课业极好的竹先生始终未曾露面,于是便有人猜测说是病了,前来探病的人,虽不是络绎不绝,但隔三差五地总有那么三五个。
渔舟不耐应对这些虚情假意,索性将糟糠之妻的角色扮演得深入人心。宣竹的同窗前来探望时,渔舟要麽就是木讷寡言、面无表情,要么就是捋着袖子,卷着裤腿,土得掉渣。谁见了都会忍不住暗自叹息一句:鲜花插在牛粪上,真是可惜了,渔舟就是那坨牛粪。
西门先生出门去青鸾城了,若是他见了,定会横眉怒目地训斥“有眼不识金镶玉”或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似乎是跟渔舟待久了,西门先生也变得越发任性了,高兴时手舞足蹈,不高兴时横眉冷对,偶尔还会破口大骂,哪还有半点大儒该有的样子!可是,他却感受到了这几十年从来没有过的快意。
乡试的主考官留在宣阳城要直到月底放榜,作为东道主的褚进,只能陪着他们阅卷和试题封存后四处游山玩水。今日赏月,明日登山,后日游湖,几位考官兴许是看厌京城的锦绣繁华,竟然对边陲之地的“穷山恶水”也兴致勃勃。尽管如此,褚进还是抽空来绝雁岭探望过竹先生,足见深情厚谊。
说起探望的人,又怎么能少得了沈梦溪与澹台未晞呢。
那一日秋高气爽,宣竹病情稍稍好转,渔舟见他卧床已有多日了,神情颇有几分闷闷不乐,于是拉着他去了后院拔花生。
病中的宣竹对渔舟极为依赖,若是半日见不到她人影,那张俊脸黑得堪比锅底,药也不喝,非得等到渔舟回来不可。
只要渔舟在身边,稍稍顺着他一点儿,立刻乖得像只温驯的小狮子。不对,人家是个安静的美少年。
后院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