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晓雨初霁。
一辆简陋的马车行驶在进京的路上,车内坐的是苏明远两口子,还有他们的小女儿苏婵。
“娘,大嫂知道咱们当初抛下老宅跑了,去了可怎么圆?”苏婵了解她娘,凡事在嘴皮子上必不会落下风,有理儿的没理儿的总能给自己找着个体面的说辞。
柳氏昨晚已教了老爷一夜,这会儿也正欲教导女儿在这事儿上的说辞,却不料机敏的女儿自己先问了。柳氏便将定好的说辞给苏婵说了一遍,嘱咐她务必记好。
一家人总得统一口径不是,免得到时说了三岔儿去,让人一眼识穿。
苏婵磕着瓜子儿听完柳氏说的,淡淡蹙了蹙眉,觉得有些难以让人信服,便与娘商讨着又精改了几处细节,之后娘俩才一拍即合,将最终版本给苏明远又复述了一遍。
“娘,我觉得吧,这套说辞哄骗叔父叔母是没问题。”边说着,苏婵磕了粒瓜子,将壳吐在马车里,复又拿起一粒磕着,咬字不清的说道:“就是苏妁难说!”
苏婵只比苏妁小半月,故而平日里即便当着面儿也懒得唤苏妁姐姐,多是直呼其名。
柳氏若有所思的咂了咂嘴:“苏妁那丫头也不知是怎的,小时明明很让人省心,自打及笄后就突然长了心眼儿似的!”
原本柳氏还私下同老爷盘算过,三房就生了苏妁这么一个丫头,桐氏到了这个年纪也不可能再要孩子了,那么等苏妁一出嫁,三房的家当指不定还能分些给他们的子女。故而苏妁憨憨软软与世无争的样子,才最符合她的期待。
苏婵心里倒是不在意这些看到眼里的利益,她所想的更为长远些,她想的是借着此次难得的进京机会,能在京城里找门亲,等嫁人后就可以不用再回郎溪了。
“呸”一声,吐了两片瓜子壳,苏婵说道:“娘,不管怎么说,这回既然咱们厚着脸皮来了,就得想法子多在叔父家住一阵儿!不然这面子可就白豁出去了。”
柳氏何尝不这么想?可是那总要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眼珠子转了一下,忽然一计上了心头!
“大哥家是以治病为由,可病早治完了也不见回。苏博清是以考乡试为由,可榜都放完了非但不回,还连云娘也接去了!不然咱们就干脆以给婵儿进京置办嫁妆为由,那些订制的头饰被面儿什么的,总要时不时的盯着改改,一来二去的,怎么也要个把月。”
“行,就这么着吧!”苏婵开心的附和着。
苏明远虽不支持,但也未出言反对,反正如今路都上了,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两个时辰后,马车在苏府门外停下,苏婵先跳下去叩了几下门后,才调回头来接爹娘下马车。
云娘来开的门,一见二房一家,脸上怔了怔,接着便将他们请进去,又着丫鬟去通知苏明堂与桐氏。
老二老三两房原本在郎溪时也是多年不走动,关系最为僵。直到苏明堂升官儿了,分房子时才又热络了几句。如今追到戊京来,苏明远也是尴尬的。
老二一家三口坐在正堂里,丫鬟进来奉了好茶,柳氏环顾了眼前院儿和这大堂,心下嘀咕:难怪个个儿来了这都不想再回去!跟这里比,郎溪老宅就如同个寒窑。
只怪当初自己目光短浅又怕事,不像长房的人看得远,一同下过牢又一同关过禁闭,那自然是患难不离的情份,如今老三家的得了势,怕是长房一家会一直赖在苏明堂这儿了。
苏婵跟娘对了个眼神儿,表示娘俩想一块儿去了。
而苏明远却显得拘禁不安,端着茶碗儿就不舍得放了,总觉得有个暖和物什攥在手里才能安心。
直到苏明堂与桐氏过来,他才强撑出个笑脸儿,起身寒暄:“老三近来可好啊?”
怎奈甫一开口,柳氏也跟着站起身,并拍打了他袖子一下,同时狠剜了一眼:“什么老三老三的,三弟如今是督察院右佥督御史!”
说着,柳氏转头看向苏明堂,并微微屈膝行了个礼,巧嘴儿道:“虽说都是自家人,但依礼拜访时,民妇还是应向御史大人行礼的。”
苏明远这才想起路上柳氏的交待,赶忙和女儿一同行礼。
“二哥二嫂快快请起!”苏明堂边上前扶二哥,边觑了眼桐氏,桐氏连忙去将柳氏搀扶起来。
其实柳氏这种没读过什么书的民妇,平日里也顶多就是知道大齐上有皇上、首辅,下有知府、县令。而至于督察院右佥督御史这种复杂的官职,怕是念了不下百遍才能说得这么顺口,可见她是对这边的动向有多上心。
看着苏明堂扶着自家老爷一同入坐,柳氏也笑着挽起桐氏的胳膊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