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她到交接馆,在被拦了下来。后来,为了缓解王储妃的“思乡之情”,那条狗又被送到凡尔赛宫。玛丽没养过宠物,也不特别关心,几乎扔一样地交给布里萨克夫人喂养——这位夫人对主人没有多少忠心,倒是格外喜欢这条金毛犬。
可怜的小狗现在的作用就是试毒——在外人看来,每一餐都让它先享用,是极度宠爱的表现。也许有那么一天,它就会死于非命,但在牺牲人和牺牲狗之间,玛丽坚定不移地选择后者。
现在只能坐等地雷爆炸。
玛侬拢了拢她的头巾,提了提背在身后的大木架。一节节砍好的木头捆成一扎一扎,用绳子固定在木架上。实沉的负重压得她的腰几乎抬不起来,好在木架下方带有一支脚,她稍一蹲下,架脚就会抵到地面,替她分担重量。
她看了看明媚的阳光,皱着眉。
春天来了,气候变暖,需要用柴火的人变少,她就卖不出好价钱。
塞纳河上的冰凌几乎已经溶解殆尽,洁白的图景消失,浑浊的本来面目现了形。这是巴黎的母亲河,40万人集中在这里,依靠她吃喝拉撒,自然毫无清澈可言。你能想象水里都有些什么:人和动物的排泄物、制革厂排出的废料、公墓丢弃的无人认领的死尸……
在两个河心岛的河段,警察甚至不允许直接打水。
贵族和有钱人可以在自家打井,平民就困难得多。送水人能解决许多问题,但对玛侬这样的家庭来说,水费仍然是个大负担。万幸巴黎城里还有一些喷泉,在后世和上层人的眼里这纯粹是观赏品,对玛侬来说却是重要的水源。但喷泉夜里关闭,数目也不多,总是挤满了人。大多时候,她只能空手而归,但十次里她能有一次取到水——通常是因为有人为了争水打架,她冒着危险,看准混乱的间隙冲过去。
巴黎生活不易,连到河边洗衣服都有成本——洗衣船(bateaux-lavoirs)是一种带屋顶的敞开式平底船,停泊在塞纳河畔,专门供人清洗和晾晒衣服。
但总得想办法活下去。
玛侬走到一家相熟的印刷社,正准备进去时,被一声诡异地尖叫吓得几乎趔趄。然后她意识到,这是猫的惨叫声。她往旁边的巷子瞄了一眼,瞧见两个年轻印刷社工人架起一支猫,正往火炉上凑。这不是第一次了。
玛侬不太明白虐猫的乐趣,却也没工夫关心它的死活。她进了报社,找到挺着啤酒肚的老板。
谈价钱时中年男人假装无意地往她身上碰,她装作没注意,也不闪躲。这种程度的骚扰她能忍受,也必须忍受。反正他也只敢做点小动作,假如真的提出非分之想,他妻子会先把他砍成两截。
这一趟很顺利,所有木柴都卖光了。看看日头,她猜测着应该快到救济院发放救济的时间了。
机械钟或怀表都是奢侈品,她用不上;和她一样的平民靠数量超过百个的教堂、礼拜堂和修道院的钟声或广场上的日晷判断较为准确的时间。在皇家广场,还有一门大炮,每天正午发空炮报时。
她调转方向,朝圣安托万救济院走去。这不是她平常去的救济院,但最近传单和传言纷纷,都在议论它——他们说这个救济院与其它不同。
“上帝保佑,终于有人关心我们这些穷人了。”
据说,一切都要感谢尊贵的王储妃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