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皇帝懒懒的挥了挥手,声音也透着几许虚弱,“开
看见正德皇帝的样子,那西夏使臣李元康眼光闪了闪,至于那个金国使臣完颜进明却还在挑剔的看着台上的布置,估计是想找出不如意的地方,也好在之后贬低一番吧。
演武说起来便像后世的阅兵差不多,三军列阵在台前走过,比较像官样文章,各军镇,州府都会派出人手参加演武,或数十人,或百余人,没有超过千人的队伍,都是盔明甲亮,走到台前的时候便将兵刃挪到胸口处,一起呐喊着祝词,如什么什么军为皇上寿,五黄万岁万岁万万岁之类的字眼儿,看上去颇为雄壮,其实更像是官样文章,来的也未必都是军中精锐,但却一定是军中五官端正,身强力壮之辈。
赵石在下面看了,便已经知道这演武也不过是为了皇家显示威严所弄出来的事情,不能较真,再看台上的人们也是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心中一笑,皇帝每年都要过生日,每年都要看一次这个,想来也腻烦的紧了吧?
不过这演武却也不如赵石想象般冗长,就是前面礼部官员念的那篇文章有些啰嗦,之后的事情便进行的快了起来,方是正午时分,演武就已经基本结束了。
“父皇,我看您也累了,不如先吃些果点,然后再看。。。。。。。”太子李玄持在正德旁边说道。
正德摇了摇头,却没怎么理李玄持。而是转头看向李玄瑾,“听说这次武举最后的两个年轻人都很不错?玄谨,你给在座地众位卿家说说两个人的来历,我这还是第一次观看武举,这个审官嘛名义上是我,其实还是得你来把握。。。。
说到这里,又挥手斥退在旁边等着的礼部官员,“你们写的那些文章啊。都是好的。但这是武举。下面的举子有几个人能听懂的?你们啊,别整日里将心思都用在文章上面,要分事情,分时候,我也知道你们辛苦,但下面的这些举子都乃我大秦良才,你们这么糊弄他们。怎么能让他们真心为国?以后办事多思量思量,别事事都弄地表面上光鲜,这样不行。”
一番话说得那位新上任地礼部尚书方谦满脸通红,曾闻远去任后,礼部上下都没有什么大地变化,毕竟曾闻远年纪已老,许多事情都是他这位吏部侍郎在办,曾闻远虽然门生故吏不少。但以曾闻远的年纪。归老田园是意料中的事情,人事上又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人心到也不会浮动。
但他初一上任。便遇到皇帝大寿,西夏和金国也来凑热闹,他这肩上的担子好像一下子便沉重了许多,不过他在礼部任职已久,做起事来还算得心应手,武举也过去了一半,只要今晚的寿筵再是顺利,这事情也就算圆满了。
不过没想到的是皇上却在这个上面发作了出来,心里暗骂手下那些个文人学士,只求文章华美,也不分个时候,在皇帝寿诞这一天吃挂落,真个倒霉透顶,想着这些,身子却在椅子上再也坐不住,撩衣跪倒在地,便要请罪。
正德皇帝则摆了摆手,“不用了,这些都是朝廷惯例,本来也怨不得你们,但世上没有万世不移之法度,好地咱们就用着,不好的咱们就改过,否则还要你们这些臣子干什么?有些事情上你们这些人要用些心思,不要事事都想着得过且过,朕要的是诤臣,直臣,干臣,不要唯唯诺诺的君子,朕还没到直想听好话儿的地步呢。。。。。
这一番话淡淡说来,语气虽是温和,但在座的都是大秦重臣,心思灵透,这话里面的意思可就想的深了,待得正德把话说完,众人皆是作聆听教诲状,但各人心里想地是什么可就没人知道了。
正德这时才又将头转向李玄瑾,点头示意。
李玄瑾赶紧站起身来,笑着说道:“此次武举和往年相若,不过最后步战骑战皆决出两人,就等着父皇和众位大人们评定呢。
其中一个折大将军最清楚地。。。。.眼正德身边坐得端端正正的折木清,折木清的脸上难得露出笑容,不过配着他一张伤疤累累地脸庞,却是有些狰狞。
李元康在下面立即将目光瞅了过去,他来到长安也有几天了,这位和西夏相持数十年,将延州守的铁桶一般的折大将军他是闻名已久的,佯攻庆阳府时便是因为延州守的太死,不过最后他却被一支小小的护粮军惊退,过后得到消息时心里这个后悔就别提了,不过他到也不认为自己错了,当时孤军在外,若一个不好便是全军覆没的下场,由不得他不谨慎行事,虽然心中后悔,但想到自己能在攻陷庆阳府这样天大的功劳面前还能有所取舍,果断退兵,心中也是不无得意的。
这次作为使臣来到长安之后,第一个想到要拜访的便是这位折大将军,至于原因嘛,一个自然便是这位折大将军乃是大秦柱石般的人物,第二个却也未尝没有离间一下大秦君臣之间关系的想法,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见到,这位折大将军竟是一句身体不适就把他打发了的,为人到是谨慎的很。
这时在这里见到真人,却也并不意外,只是西夏和大秦交战日久,这位大秦宿将在西夏军中也被传的神乎其神,他看了一圈,也没找出哪个身高九尺,声若雷鸣,眼放闪电的主儿,这时望去,这位折大将军虽说也是威风之极,看对方的相貌就知道这人实是在刀丛中打过滚的人,但还不脱常人范围,心中却是一笑,这传言当真是信不得的。
不过他最想见到地却不是折木清。却还是当年以一支护粮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