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惨重的损失。这也就难怪袁绍当年手握近百万雄兵,却仍然对乌丸望洋兴叹了。
另外,吴凡在这半个月的行军中,也终于明白了蔡琰所说的琴律的作用:基本上就相当于一座移动型军台乐。不过,与军乐台影响气力不同,蔡琰的琴律却是增持部队士气的。
一路之上,蔡琰骑着máo驴位于中军位置,一手揽筝,一手拨筝,筝弦起处,音波影响范围可达方圆十余里不愧是特殊人物,果然牛b处在音波范围内的士兵,不论受到怎样的重创,士气值始终保持在120以上。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远征军才没有受到更大的损失。
此外,前文说过,袁绍曾经对吴凡讲,远征军一旦进入乌丸地界,士气值就会滑落得非常快。由此,蔡琰的琴律在这个时候就帮了大忙,否则,远征军行到这里,恐怕至少已经损失一半人马。
此时,远征军停驻在一座石山脚下,乌丸人管这座山脉叫西山,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在乌丸城西。西山不高,海拔也就二三十米,山上光秃秃的全是石头,少量生长着一些树木,它的山脉向北延伸,但中途有一道山梁向东探出一段,距离乌丸城最近处约十里。
吴凡与众将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可遥见完全由青石砌筑的乌丸城,坚固异常。再看乌丸城周边地域,尽是荒滩,原因是乌丸人以放牧为主,牧民们进城的时候,马匹牛羊就在城外散放,久而久之,把城周围的草木都啃光了,被大风一吹,沙子就翻了上来,形成如今的地貌。
吴凡极目远眺了一阵,看着西山向东探出的那道山梁点了点头,道:
“我军长途远征,如今已达乌丸城附近,必须建一城塞以为屯驻,为攻此坚成而准备。”
随后以手指向那道距离乌丸城仅有十里的山梁,道:
“此处与乌丸城距离刚好,又可据险守之,是为建造城塞之最佳所在。”
众人纷纷循着吴凡手指的方向望去,不由得连连点头称善,不过也有人面露难sè。
荀攸这时不无担心地对吴凡道:
“都督大人此策甚好,只是那山梁与乌丸城距离太近,建造城塞之际,我军必定屡遭乌丸弓骑兵袭扰,伤亡必是异常惨重。”
郭嘉摇头接道:
“纵使伤亡惨重,此城塞也是必须建造。一旦此城塞建成,我军进可攻,退可守。而且由于距离乌丸城极近,便于我军发动突然攻击,令敌军措手不及。”
这样的道理荀攸也是明白的,只是出于预见到士兵伤亡较重,才会出言相告。见吴凡及众将都是一副了然之态,自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而吴凡之所以坚持要在那么危险的地方建造城塞,除了郭嘉所说的这些原因之外,就是他在玩《三国志9》的时候所积累的经验了:打四个蛮族,首先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地在蛮族城市附近建造一座屯兵设施,而后突然将设施内的部队一遭调出,蜂拥攻城,令蛮族措手不及,坚城即可拿下。
当然了,在这个过程中,己军伤亡必定十分惨重,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况又是对付属性变态、兵员众多的蛮族。
屯兵设施中,阵最简单,建造速度也最快;城塞最复杂,建造速度也最慢。但是,城塞可以屯驻最高达五十万部队,并且城防也高,遇到敌军来攻,还可发动落石把敌人砸成馅饼,非常强悍。
相比之下,阵就寒酸多了,防御很低,驻军也仅有十万,遇到敌军来袭只能靠普通箭矢抵御。像乌丸弓骑兵这样的属性,基本上几万人的部队一走一过就能把阵给拆了。
这也是吴凡舍阵而建城塞的根本原因。
就算付出惨重伤亡,建造城塞也是势在必行
主意已定,立即开始着手实行。建造城塞不是一天就能完工的,没必要等到明天天明再正式开始。吴凡把众将中所有带“营造”技能的单独调出来,配给十万士兵,由袁绍统率,进行建造城塞的工作。要求夜以继日,一刻一停,五天之内必须把城塞给我建起来
超过一日,军中卫士尽斩;超过两日,军中校尉尽斩;超过三日,所有将官尽斩
毕竟,在乌丸城如此近的距离建造城塞,乌丸弓骑兵必定大举进攻。除了这建造城塞的十万士兵之外,其他二十二万士兵完全是在拼了性命在保护他们,虽然仅仅五天,却不知会战死多少人,如果五天内还建不起来,吴凡绝不能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