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熟记《千字文》、《孝经》更兼释义,那可真算与自己当年不相上下,萧小九完全不信眼前这个小丫头也有这样天赋,世上天才若真随处可见,家中尊长也不会对他这般爱惜重视。
因此萧小九也没挑剔规则,张口就考较起来。
韦太夫人虽听萧氏提过十一娘强记,却也还不及亲眼见识,只当日萧氏领着十一娘来,将柳茵如那番话一字不漏复述,有条不紊更兼清楚细致,韦太夫人这才觉得奇异,又一品度,便知十一娘将话及时告知尊长,竟是察觉到其中蹊跷处,强记倒是其次了,更难得是小小年纪却有这样敏锐心计!
她这时只听两个稚子对应流利,语声清脆悦耳,更觉兴致勃勃。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宝剑最锋名巨阙;珍珠至贵曰夜光;果品珍贵为李柰;菜蔬重要为芥姜。”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安抚百姓讨伐暴君者,为周武王姬发与商王成汤;贤明之君只需坐于朝堂,询问良臣治国之道,垂衣拱手轻而易举,即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民乎?”
“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理一国之诸候,便连鳏夫寡妇也不敢欺侮,更何况于百姓臣民?因而才能赢得民心尊奉,助其祭祖继业。”
“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
“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侍奉父母双亲,要身居高位而不骄傲蛮横;身居下层而不为非作乱;于民众间,当和顺相处不兴争斗。身居高位而骄傲蛮横势必灭亡,居下层而为非作乱难免刑法惩治,与民争斗会引相互残杀。此骄、乱、争三项恶事不戒,即便日日用心取三牲肉食供养高堂父母,也为不孝之人。”
如此对应两刻,十一娘竟无半息迟疑为难。
这当然是她留心到萧氏那轻微不满神色以及规则上的偏心,揣摩出是要让小九受挫,让那小子懂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今后莫再狂妄自大,是以才这般毫不藏拙对答如流。
嘴巴上顺畅了,一时就疏忽大意起来,当小九几乎气急败坏问了一句:“何谓四海?”十一娘想也不想就张口答道:“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小九又再追问:“何谓九山?”十一娘又要接口,却突然被韦太夫人打断——
“等等,四海之典出《尔雅》,九山之记更在《周礼》,小九,你可违规了,只十一娘如何会知四海,不是说正在诵习《论语》,难道已经涉及《尔雅》了?”
十一娘默默冷汗,只图顺畅,险些露馅,可她很快就找到借口:“儿并不知《尔雅》,只是在归京途中,听贺十四郎与王七郎提起。”
韦太夫人才觉释然,这时赞道:“十一娘果然强记,我看,《千字文》与《孝经》她竟能倒背如流。”
萧氏也说道:“小九,到这地步,也算胜负分明了吧,你可服气?”
“十一妹果然天资聪颖。”萧九郎先是赞了一句,哪知接下来却立即质疑萧氏:“不过姑母,我之问,十一妹固然都能解答,也只能说明的确能熟记《千字文》《孝经》二篇,最多暂时不分胜负,如何能算优胜?”
萧氏气结:“规则在前,你当时也无异议,这时却又狡辩?”神色就沉肃下来:“小九,你可知君子品德,应言出无悔?更休论己不如人却还傲慢不服。”
萧小九倒也有些惧怕他这位姑母,咳了一声,仍小声嗫嚅道:“明明姑母偏心,十一妹只习了《千字文》《孝经》,又不算难,倒背如流分明我也能做到……除非是十一妹也将我难住,我才服输。”
这根本不可能嘛,十一娘再怎么聪颖,书读得有限,哪能刁难住小九,萧氏只觉无可奈何。
哪知这时,十一娘却说道:“九表兄此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