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罗庸的为难处境,加上他也算帮过她不少的忙,傅芸倒底还是心软了,收留了他的老伴以及孙儿孙女在铺子里住下。
他的孙女罗锦娘有十三岁,已是个半大的姑娘,孙儿罗泽只有八岁,也是机灵活泼,个子小小的,却能提得起井水,拿起扫帚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很是勤快。
由于一家子欠着不少外债,瘫痪的儿子回了乡下生活,由儿媳妇照料,也好节省一些生活开支。反而是老的小的在城里使出浑身解数来挣钱。
如此倒也没什么不好,罗庸的老伴姓向,傅芸喊她向婆婆,允她带着孙儿孙女在空置的一间下房里歇息,罗庸则歇在铺子后面一处暗间里,与后面的院子完全地相隔开来。
罗庸还是每日里辗转于各个酒烂醉楼茶馆地说书,同时也在替她打探一些有关于襄阳府那边的动向。
只可惜,消息实在闭塞,等传到傅芸耳朵里,早已是好几天以前的事情。
年关就在这焦虑的气氛中到来,罗庸一家子为了多挣几个铜板子,都没有回乡过年,他依然是每日忙碌,片刻不得闲,声称忙一些也好,他最怕的就是闲下来,没人听他说书。
而向氏则趁着过年,粮食价格上涨,偏巧她也在粮价未涨之时,购买了不少米面,此时趁着粮价涨得厉害,就是酿米酒,又是做烧饼糕点卖,赚得比平日要多得多。
其实这些也还是得益于傅芸的功劳,她总是托罗庸打探有关襄阳府那边李炳琮的动向,老家伙从那边传来的一些消息中敏锐的嗅到了即将有战乱的味道,便早早地囤积了一批米面粮食,因老伴儿本身就是做吃食买卖,他也不怕卖不出去,结果一下子就赌对了。
只可惜当时手头上的积蓄不多,只买了二十多石,不过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朝廷的仗要打,老百姓的年还是要过。
到了年三十这一天,罗庸从外面带回了消息,鲁王率兵十万攻打城门已有半个月之久,依然还未破开城门,而襄王世子李炳琮已集结了五万的兵力,北上平乱。
傅芸早在一个月之前就收不到宋珩的信,知道他们肯定早已经有所行动,只是没想到兵力悬殊如此之大,心里越发的担忧。
向氏在傍晚关了铺子,和青萝一起做了一桌子的年夜饭,本是做给傅芸她们几个吃的,想感谢她肯收留他们这一家子老小在这间铺子里做营生。
傅芸见是大年三十,且饭菜也算是丰盛,也不分什么主仆,请了他们老小一起上桌吃饭。
罗庸以为她只是宋家太太那边的远亲,不知她身份有如此尊贵,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便也不讲客气地坐下凑了个热闹。
最开心的当属罗泽,他只有两三岁的时候父亲出事,家中生活条件急剧下降,平日能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已是不易,哪里吃过这么丰盛的菜肴,只是他长年跟着奶奶一起在街上讨生活,过早的懂事,虽馋得直咽口水,却也不敢放开了吃喝。
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