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闪烁着浓烈的不安。
裴谢堂走了。
确然如长天所料,朱信之这一去皇宫,当夜一直没有出来。等朱信之好不容易出了宫,又径直去了刑部,带了蔡明和和韩致竹入宫后,这一次,他一连四天都没走出皇宫大门。不但是朱信之,就连宣庆帝也接连四天没上朝,满朝文武齐聚在正大光明殿,面面相觑间,浑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宣庆帝一日不上朝,满朝文武就蒙一日,事情也越发的大了。
等到第五天早上,宫门打开,正大光明殿终于瞧见了宣庆帝的身影时,帝都的天,翻了。
四日不见宣庆帝和朱信之,再瞧见这二人,明眼可见宣庆帝憔悴了不少,朱信之精神更是萎靡,两人一人端坐在龙椅上,一人静静立在下首文臣队列之首,包括太子等人在内,都觉得糊涂极了。
尤其是太子,总觉得父皇跟朱信之的氛围有点沉重得古怪。
他给三皇子朱综霖打眼色,朱综霖回以一个爱莫能助的表情后,被太子恶狠狠的瞪了一眼,只得悄悄扯了扯朱信之的衣袖,小声的问道:“信之,你得罪了父皇?”
“没有。”朱信之的声音疲惫:“三哥想太多。”
“可是……”朱综霖还想再问个明白,刚开口,就被朱信之打断了。
朱信之低声说:“近来朝廷多变,三哥谨慎少言就对了。”
他是朝廷栋梁,一向最得宣庆帝爱重,连他都这样说,显然是出了大事。朱综霖也是个聪明人,闻言凛然一震,果真闭上了嘴巴,心中对朱信之的提点还生出了感激的意思来。
太子见派他去打探消息简直是肉包子打了狗,有去无回还被狗叼走了,不由气结,闷声不响的怨恨的看了好几眼朱信之。
朱信之没看他,只拢着手,目光深沉的看着宣庆帝。
景和公公高声喊道:“开朝——噤声——淮安王朱信之有本奏!”说着,便展开了手中捧着的东西,开始大声的念诵了起来。
是一封奏章。
一开始,满朝文武还奇怪,朱信之上书宣庆帝,怎么是景和公公替言,在景和公公开口念奏章前不免窃窃私语。可随着景和公公开始念诵,议论声顿时就停了,整个光明正大殿里鸦雀无声,谁的呼吸重一点,都能惊了彼此。
原因无他,奏章的内容实在是太震撼了。
在这份奏章中,淮安王爷朱信之上书,北魏军事燕走策反,带北魏军事布阵图前来投降东陆。燕走交代,先前在北魏时,为了能够得到北魏人的认可,他亲自谋划的离间计,离间东陆君臣,假造证据,收买证人,诬陷西北寒铜军主帅、泰安郡主裴谢堂投敌卖国,终使泰安郡主蒙冤而死。朱信之已查证证据,有燕走上书北魏拓跋锦的公文,也有拓跋锦批复实施的谍报,还有不少伪造书函的副本,均来源可信,确有其物,证明了燕走的话没有半点虚假。
泰安郡主投敌卖国一事是冤枉的?
等景和公公收起奏章时,文武百官已均是呆立当场,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宣庆帝扫视大家,缓缓开口,语调很是沉重:“经查,此事证据确凿,为北魏陷害属实。泰安郡主裴谢堂投敌卖国纯属北魏离间陷害,朕作为一国之君,识人不明,犯下不可饶恕的大过,理应为裴家赔罪。传旨,着中书拟《罪已诏》,宣告天下朕之罪过,还泰安郡主清白,恢复泰安王府名位。择日,朕会沐浴斋戒,帅万物群臣前往裴家祖坟,向忠良一脉请罪!”
话语未落,又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东陆建国二十三年,大周建国两百多年,从未有君王写过《罪已诏》,向天下人请罪不说,就说裴谢堂,这人身上的争议颇多,又如何能让君王亲自赔罪?
太子第一个反对:“父皇,投敌卖国为冤屈,可泰安郡主杀人放火等其他罪名皆是认证物证俱在,岂可因一桩罪就为她昭告天下?”
“是啊,陛下三思!”
“一旦陛下发《罪已诏》,就等于是在后世的史书中留下擅杀忠良的污名,陛下一生勤政爱民,不应受此牵连。”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一片文臣附和太子朱深见,对宣庆帝的做法表示质疑。
宣庆帝不答,蹙着眉头很是不耐烦。
朱信之缓慢的走出队伍,面向文武百官,看了一眼太子,掷地有声的问:“若因对方是泰安郡主,她犯了罪,杀人放火,其他的行为上就可区别对待,有错就可不咎,有功便可不赏,陛下何以以赏罚分明自居?”
快来看 "songshu566" 微信公众号,看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