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78章 海鲜浓汤手擀面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红薯粉也可以当成面条来吃,很顶饿的。”

    “不过呢,做红薯比较费时间,估计需要两三天的功夫。”

    七奶奶有些犹豫,“红薯粉……是什么来的?能当饭吃啊?”

    程思宁笑道:“先做一次给大家试吃看看,要是大家都能接受的话,以后可以常常做。”

    七奶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她觉得,老杨特别信任程老师。

    那不如就让程老师做主好了!

    七奶奶点点头。

    程思宁拿了那半袋大米,还拿了些腊鱼,又让七奶奶她们搬了几袋红薯出来,然后找来炊事班长小张,说了一下她今晚想做些什么。

    对于小张来说,中午那顿饭,只是耗尽了他们明后天的食材。但今晚的食材他们是不缺的,老杨中午所说的那句“晚上我们请解放军吃饭”,落在小张耳里,根本不存在、不成立。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他们的纪律。

    但是,小张很乐意帮助村民。

    听了程思宁的话,小张顿时来劲儿了,“大米不够吃的话,我们这儿还有啊!”

    “你们想做红薯馒头?”

    “可以啊面粉我们也能匀给你们一点儿,酵母粉要吗?我们也有!”

    “那啥……你们想做红薯粉?来来来,我来帮你们的忙啊!”

    “嗐!谢啥啊我们都是一家人!”

    有了小张他们的帮忙,很快,红薯被削皮切块上锅蒸熟了、被捣烂成泥了、和面粉一块儿揉好了,酵母粉也搁面团里等着发酵了……

    接下来,就是熬煮大米粥了。

    就水井村那点儿大米,估计三十来斤左右,给村里人吃都不够!

    但要是加了红薯块、熬成红薯粥的话,也勉强能让全村人吃上一碗水多粥少的。

    当然了,小张他们也拿了他们的大米出来,准备煮白米饭。

    紧跟着,小张他们就帮着程思宁她们做起了红薯粉。

    做红薯粉的第一步,就是要清洗红薯表面、再削皮,然后动用石磨把加了水的红薯研磨成泥。

    这个步骤很麻烦。

    北方大多使用碾子,沉重的石碾子一压过去,红薯块瞬间就能被碾压成泥。

    可水井村地处南方,类似的工具只有石磨。

    最后大兵们想了个办法,就是把红薯块切碎一点儿,投进石磨中间的石眼里,再专门来个人,拿着木塞子拼命往下压……

    最终红薯块还是成功地被碾压成泥了。

    就是比较费人。

    第二步就没解放军什么事儿啦!

    红薯浆被静置在大缸里,需要放置一夜。到了第二天,把表面的水倒掉,沉在底下的就是红薯淀粉啦!

    红薯淀粉晒干以后可以保存起来。

    想吃的时候拿红薯淀粉来加水,一比一的比例,上锅蒸熟,晾凉以后切成条状、或者块状,再配上油盐酱醋蒜末葱末辣椒油什么的……

    味道特别好。

    程思宁抽空去看了一下温棚的建设。

    不得不说,楚连长他们真的非常专业!

    一整天的功夫,温棚就从无到有了!

    连着仓库剩下的那点儿活计也已经完成了,小楼的门窗也全部安装好,程思宁要求的各种下水道装置也基本完成好,就等着水泥干透了……

    傍晚六点左右,楚连长他们把所有的活计全干完了,又喊程思宁过去验收,“程老师你再看看还有啥其他要求没?要是一切都没问题的话,那晚上我们就开始搭建大礼堂了。”

    当楚连长他们在干活的时候,谢伟和徐长春全程跟进。

    所以温棚和仓库的后续整理情况,谢徐二人清清楚楚;就是小楼那儿,程思宁后来要求加建的下水道装置,楚连长他们也一五一十地把使用情况告知了谢徐二人。

    忙完这些以后,天都已经黑了。

    小张他们启动了柴油发动机,接亮了灯泡、支起了灯架……

    水井村的村民们头一回见到了如照白昼的电灯,人人目瞪口呆。

    老杨在一旁艳羡不已,“咱们村啥时候才能通电?”

    程思宁笑道:“放心,一切都会有的。”

    ——她的科研站将会配备太阳能电池,至少可以满足科研站用电。当然了,她还要额外多要求安装一些。至少让水井村有电装上广播、以及大礼堂夜间简单的灯光照明,好让她给大家上夜校扫盲班。

    程思宁吃上了今天的晚饭。

    ——村民们准备的是淡甜微甘的红薯粥,和绵软喷香的红薯馒头,外加咸鱼蒸腌菜,和清炒红薯叶。

    ——大兵们准备的晚饭是白米饭和酸辣土豆丝,外加一大锅的海鲜杂烩汤。

    大兵们热情地邀请村民们用餐,村民们也直往大兵们的饭盒里塞馒头……

    现在气氛特别融洽。

    楚连长捧着饭盒,告诉程思宁,“咱们在水井村剩的材料多些,基本能搭个一百平方米左右的大棚……”

    “当然了,也就是立四根水泥柱,搭个顶。”

    “墙体的话,最多能搭一米高左右。”

    “地面就是夯土了,不过咱们会给弄平整些。”

    “咱们今晚会通宵干完活计,明天一早我们就得下山离开了……”

    程思宁连连点头。

    一旁的老杨听了,赶紧说道:“楚连长,你们要是赶时间……那我们晚上也来帮你们吧!”

    楚连长连连摆手,“不用不用,也不是特别难干的活计!”

    老杨不听。

    ——今天中午村民们就吃了解放军的!

    本来说好了晚上村民回请解放军吃饭,可人家还是做了饭菜……

    现在,帮解放军干活,就是他们水井村村民最好的报答!

    就这样,村民们不顾大兵们的劝说,也跟着一块儿忙碌了起来。

    从晚饭后,到凌晨两点多时,水泥砖砌的高大礼堂出现了!

    楚连长宣布工程完工时,好些村民还仰着头,愣愣地看着这一夜之间长出来的大礼堂……似乎完全不相信,他们这样轻易就建成了村里的第一个公共设施。

    以至于,楚连长他们连夜收拾好东西,天微亮时他们就准备回程时……

    好多村民都哭了。

    男女老少拿着家里的红薯、晒好的沙虫干纷纷往楚连长他们的车斗里扔……

    楚连长知道水井村村民们的生活水平,知道他们根本吃不饱却还要这样,不由得被感动得连声道谢,又不停地阻止这些淳朴的村民们。

    他和程思宁约定好太平村那边的后续修整的时间,身手利落地跳上已经行驶的军车,也朝着程思宁与村民们一众拼命地挥手告别。

    程思宁回到了水井村,拿出本本和徐长春、谢伟开会。

    按她之前的思路,这一次她和徐长春来了以后,会替换谢伟和张家亮,让谢张二人回京休养一段时间,负责北京那边有实验室操作。

    本来她准备留在条件最差的水井村,然后让徐长春去驻守太平村的。

    但从目前看来,水井村的配合意愿明显更高。

    所以程思宁决定让徐长春留在水井村,她来对付更难搞的太平村……

    可是——

    师生三人正在交接的时候,张家亮突然骑着自行车,满头大汗地从太平村赶了过来,焦急地叫嚷道:“老师!老师不得了了……出人命了!”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