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着程咬金带他进来的。其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怕自己的身份暴露,会被百官逼着朕封他个亲王,而他又不想做这个亲王,怕朕难堪。他是怕闹起来丢了朕的脸面。元霸什么时候替别人着想过?哪怕是父皇和母后没有一次。”说着,李世民看向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安静的倾听的,只是在李世民看向她的时候,会轻许的点点头。这都成习惯了,长孙皇后知道自己不需要发问,只需要倾听就好,如果有什么自己需要说的,自己爱郎会直接问自己的。
“进宫之前,三弟竟然安稳的等在皇宫外面等着程咬金进来通报,这是三弟会做的事吗?前朝炀帝的皇宫,三弟都不知道闯了多少次了。而且程咬金是在战场和三弟对阵过的,见到三弟自然三弟吓破了胆,张皇失措间好死不死的带着三弟走了玄武门,三弟竟然没有暴怒。”
“这让朕怎么不怀疑三弟的身份?甚至当朕向他提及对外战争的时候,我们这个三弟竟然没有一点兴奋,反而威胁朕,如果朕敢轻言战争,他就拆了朕的大明宫。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对战争厌恶至极。这还是我们那个一听到打仗就两眼冒光的三弟吗?”李世民继续说道。
“在我们的谈话中,朕不停的用言语激怒他。也只有在他愤怒的时候对朕的态度上,和最后离开的背影上,朕才能看到自己以前三弟的影子。”
“现在的三弟,厌倦了争斗,厌倦了战争,满脑子全是百姓的温饱,而且,他还说他叫李察,是陇右李家的李,不是皇族李家的李,他的一魂三魄在方外度过了几十年,李察是他在那个世界的父母给取的。现在三弟满脑子都是替陇右李家偿还战争欠下全国百姓的债。观音婢,你说这还是我们的三弟吗?”最后,李世民向长孙皇后问道。
如果李察听到这夫妻俩的谈话,恐怕会大吃一惊,原来李世民之前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试探自己,甚至连说起要发动对外战争都是。
果然不愧是被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的太宗皇帝,就算李察在二十一世纪活了五十多了,论修为显然要比李世民差得远。
“呵呵,我的皇帝陛下,你心中早已确定了三弟的身份了不是,要不你也不会和臣妾说这么多。你也说了,三弟的一魂三魄在方外过了几十年,这几年的经历还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吗?三弟现在脑子清醒了,懂礼法了,愿意替陛下着想了,这不是好事吗?陛下你不是该偷着乐嘛?”长孙皇后捂着嘴轻笑着回答道。
“是好事,就是朕一时有点接受不了,呵呵。”李世民听到长孙皇后的话也笑了。
“只是臣妾不明白,三弟为什么不肯接受亲王的身份呢?让百官和百姓知道了三弟身份,还不知道怎么说陛下呢,太有损皇家颜面了,这事就难办了。”长孙皇后皱着眉头说道。
“观音婢,这你就不懂了,我们这个三弟之前就一直对权势不敢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有战场。这个皇位让他失去了所有的亲情,他又怎么肯接受亲王这个身份呢?如果朕当年没有逼迫父皇造反,说不定我们一家现在正在陇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可是当时的大环境下,不造反就没有活路,所以后面发生再多的事,朕都没有后悔过,既然选择了,那就坚持走下去。”李世民解释了一下,算是回答了长孙皇后的问题。
“既然三弟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份,那朕就帮他瞒着。朕现在烦恼的事,三弟今天来跟我要几亩地,几个士兵,说什么要育苗。要解决全大唐百姓的吃饭问题。还说什么我不懂,到时候就知道了。问题是朕怎么才能再不透露他身份的情况下给他地,给他人呢?”李世民向长孙皇后求救道。
“如果只是这个问题,那陛下不用愁了,臣妾有个好地方。可以满足三弟的一切要求。”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哦,哪里?我怎么想不到?”李世民有点惊奇,怎么自己一提出来,皇后就有了办法。
“呵呵,陛下事务繁忙,满脑子都是国家大事,这种小事怎么会放在心上呢,那个地方臣妾经常去游玩,自然知道,就是长安郊外,玄甲军家眷和退役将士的安家之地,石桥村啊。”
“那里的人要么是玄甲军的家眷,要么是玄甲军受伤退役的将士。陛下只需要下一道秘旨让他们配合三弟做事就行了。玄甲军只会服从陛下的命令,绝不会问为什么的。”长孙皇后轻笑着说道。
“对,石桥村,就是那里,观音婢,你可真解决的朕的大问题啊,不愧是朕的内贤助啊,哈哈哈,来,陪朕一起用膳。”解决了李察的问题,李世民心情大好,哈哈大笑。
“只是三弟临走前,说等忙完粮食的事给朕将一个摘瓜的故事,说什么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之类的。我总感觉三弟话里有话,而且他说这句话的时候,看我的眼神怪怪的,像是充满了怜悯。”李世民突然想到李察临走时说的那句话,想让长孙皇后分析下。
“我的皇帝陛下,想不通就不想了,安心用膳吧,三弟不是别人,和你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嫡亲兄弟,他是陛下唯一的亲人,陛下又何尝不是三弟唯一的亲人啊。我相信,三弟永远不会害我们的。”长孙皇后安慰道。
“对,朕的三弟永远不会害朕,也不会跟朕抢什么。呵呵,观音婢说的对,不想了,不想了,用膳,用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