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94 六科的封驳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乾清宫掌事、掌天财库印、提督御司房、御酒房、上林苑海子、司礼监太监郑大珰,四十有余,面白,神情温和谦恭,坐在那里始终面带微笑,看不出来是一个掌权太监,并没有一般宦官的刻薄相,但谢老侯爷对他却相当恭敬。

    郑大珰是正途出身,太监所谓正途,是指内书堂读书,后奉旨派拨者。当年的郑大珰就是凭正途出身,拜在掌权太监门下,得大佬提携,又有众同门呼应,入清要衙门为事,这才有了今日的高位,当然,身居高位自然也离不开个人际遇。

    明初祖制规定:以监局为中心,内官职有所守,官有定额……只是距今已去三百年,如今的内府在二十四监局之外,尚有大量的各衙门管事人员,所以内官兼衔掌司局库印信署事,已是常例。

    加近侍衔便是荣誉加衔,诸如乾清宫掌事及牌子,一般掌握要职的内官必加近侍衔,如司礼监掌印、秉笔多加乾清宫掌事衔。近侍更近于内,皇上更易驾驭,所以地位崇高,也是宦官阶层最顶端的一小部分人。

    内府选用人才同样按祖宗旧制,必照钦录姓名按次鱼贯升转,不计年资评级,是不符合用人惯例。而对于内官的考察,素无考察之法,历来皆有奏议,但具不可行,内官职关庶政,与民生相系,所以用一贤者,民皆受福,否则为害不少。

    是以对于内官的管理,便是司礼监的重要职责之一,而今李东扬在内廷可谓一手遮天,就曾有过两次宣谕,对时下内官的约束颇有效果。

    内官,是皇上手中的制衡法宝,京师之中,内官参机务,掌兵马,许多执掌与外廷相关,内外协济而行,这都是宦官的重要职能。只是在实践中,宦官的存在却徒使行政过程变得繁琐,效率降低而成本增加,甚至丧失了以内督外的本意。

    即然丧失了其价值,又无谓增加政治成本,内耗的加剧便成了最突出的负面影响,以内阁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和司礼监为首的宦官集团,就成了天平的两端,互为强弱,而当中全赖圣眷之久暂。

    封建王朝,官绅阶层同勋戚、宦官阶层一样,都是国家财政税收最大破坏者,唯一不同的是,士绅还直面庶民阶层,是实质上的社会基层领导人。历史走到了今天,大明长久以来形成的尖锐的社会矛盾,依然来自土地兼并,具体来说,土地占有的不均直接导致社会贫富不均。而如今比之嘉隆万时期,矛盾并没有明显的好转,因为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缓解土地供应矛盾,这或多或少都影响着土地价格,当然,还有赋役负担,官绅阶层可谓‘功不可没’。

    以往的变法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北宋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元佑更化结束,万历朝的的一条鞭法,到后来也演变成‘增税害民’和‘乱了祖制’。如今,这些同样也是摆在永明帝面前的难题,在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就只有徐徐图之。

    在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之后,王朝又走过了百年,百年之中,大明内外又发生了多少大事,如今是西元纪年的1718年,再过五十年,英国人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就此开启了近代工业革命的序幕。

    而依然处在农业社会的的大明,还能否有机会赶上?也许,答案就在永明皇帝的一念之间也说不定。

    再回头继续说谢家,

    谢家如此大张旗鼓的办寿宴,自有他们的考虑,谢老夫人老而弥坚,虽身处庙堂之外,其实她对政治的敏锐度乃至人心的把控,却是谢侯爷无法企及的。好比是有关节炎的老人,当天气即将变化时,总能最先预感到,这便是趋利避害的本能。

    近年勋戚贵族势力有所起色,跟形势不无关系,只是跟过去相比,待遇却是差了许多。其实说白了,如今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就连皇上也不轻松,国赀内帑都缺钱啊,那古德海恨不得一个铜钱儿掰成几瓣花。

    为何?因为摊子大了。

    “这事最初是何人所提?要说古德海,老夫是一万个不相信,这绝不是他能想出来的,”谢老侯爷相当笃定。

    郑大珰微微一笑,道:“确实是古大人上的提本,至于有没人出主意……或许有吧。”

    谢家在这当中能扮演的角色,不外乎就是金融买办,这词固然带有贬义,但却及适合谢家,所以商帮才找到谢侯爷,希望从中斡旋。

    谢家自然答应,毕竟三十万两游说银不是个小数目了。

    “那……”老侯爷微微蹙眉,又问:“就没有反对的?”

    “这可不好说,没有经过廷议,说一切都太早,”郑大珰笑着回道,想了想又补充一句:“朝廷哪一项大决议不都是这样的流程?如若不按此来,不要说内阁,就是言官那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