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11 皇明祖训有云:凡我子孙,勿作聪明,乱我成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小桃红唱作俱佳,将这第三折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观众看的那是如痴如醉,连李道汝等一众儒生都连连高呼:“妙啊~妙哉!”

    今日他所唱的是崔、李改本,原白曰:

    (贴)张先生,我去你便来。

    (生)花园土地,保扶我跳过这墙去,大大的许个愿心。也罢,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生跳抱旦介)

    此改本已有很大的进步,比起原著强了很多,原著中只有寥寥几字:末做跳墙搂旦科。在原本中这只是一个节奏很快的过渡,反观小桃红演绎的这段,却是将这寥寥几字扩展为一大段对白,而且还将‘跳墙’处理得极富有戏剧性,将机灵狡黠的红娘和呆鸟一般的张生,这两个人物关系置于喜剧矛盾当中,如此生动的演绎如何不叫人如痴如醉?

    (生进,红推介)红:“且慢,我回去看夫人来没有,我和你做个暗号,若是夫人来,我便高喊一声,你就走了。”

    (背云)谁家哪有这等现成的!今晚他两个到来瞒我,我偏要打散他,则说夫人来了。

    (假叫介)叫:“红娘有呀。”

    (生走,红闭门介)生:“好个红娘,若是夫人撞见,怎了!”

    (生敲门介)红:“是谁?”

    生:“是我。”

    红:“是鸭?”

    生:“是张。”

    红:“是李?”

    生:“是张珙。”

    红:“张先生,你来了?”

    生:“这个臭丫头,镇日与你谈话,如今又说你来了!夫人回去没有?”

    红:“夫人回去了。”

    生:“夫人回去了,开门。”

    红:“你怎么这等高喊?”

    生:“老妇人回去,我还拍哪一个?开门,待我进来者。”

    红:“你进来作甚么?”

    生:“见小姐……”

    红:“谁叫你来?”

    生:“小姐有书叫我来。”

    红:“书上怎么写?”

    生:“待月西厢下,吟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红:“玉人是哪一个?”

    生:“玉人就是我。”

    台上两人念白至此,台下观众早已笑得东倒西歪,那杨鼎臣还不无惊奇道:“这么一改,果然有趣!”

    同来有本地一儒生道:“你是不知这位小桃红,不仅唱做俱佳,扮相还美,只要他演这红娘,无人能出其右!”

    “也是,剧本改的妙,也得要这人演得活,”杨鼎臣点头赞道。

    说话功夫,台上还在继续着,

    红:“叫你跳墙过来。”

    生:“墙高怎么跳的过来?你开门吧。红娘,没柰何,我就唱你个喏。”

    红:“我就还你一个礼。”

    生:“我就拜你一拜。”

    红:“我就还你一拜。”

    生:“我不曾看见。”

    红:“我也不曾看见。”

    生:“嗤,我错了一拜了。红娘,这墙高,你看哪些矮处,我就调过来吧。”

    红:“这里。”

    生:“这里?”

    红:“这里!”

    生:“臭丫头,把我弄得昏昏花花。红娘,我穿了靴怎么跳过来!”

    红:“脱下靴,口咬住,一跳就过来。”

    (生咬靴介)

    红:“张先生,”

    生:“有,(吊靴介)这丫头,你叫,我应你,靴又掉了。”

    “哈哈~哈哈哈哈,这张生真是个呆子!”杨鼎臣抚掌大笑。

    李道汝也不禁赞道:“这处改得极妙!真是把那南北《西厢》都比了下去。”

    “我看不仅比了下去,还比之远为逊色呢!”杨鼎臣笑赞道。

    红:“你把靴先丢过墙,然后跳过来。”

    (生丢靴介)生:“红娘姐,你接我。这是什么所在?”

    红:“这是池塘,那边是坑厕,仔细些。”

    生:“那是什么菩萨?”

    红:“是土地公公。”

    生:“灵感吗?”

    红:“极灵。”

    生:“即灵感,你替我许下个愿。”

    红:“土地菩萨,保佑张生跳墙,许下三生愿。”

    (生跳过介)

    ******************

    “硕仕兄,知道我为何说南北《西厢》都比之逊色吗?”

    李道汝闻言笑道:“鼎臣的高见愚兄自当洗耳恭听。”

    杨鼎臣笑曰:“哪是什么高见,只是有感而发罢了,这南北《西厢》实为南北二调,北之沉雄,南之柔婉。北人工篇章,南人工字句,工篇章,故以骨胜;工字句,故以色泽胜。可我看来,无论工篇章还是工字句,都不如这般具有表演性来的好。”

    李道汝点头赞同:“鼎臣所言极是,咱不说《西厢》,就拿《琵琶记》做比较,长亭送别那一段。这本是很抒情的一段文戏,照原本呢,曲曲相连,歌唱不歇,我每每看到此处,总觉得气氛很沉闷。反观《摘锦奇音》的改本,曲还是那几支,曲辞也无甚改动,却加了几处动作:好比元本中「尾犯」‘懊恨别离轻,悲岂断弦……’改本却成了‘五娘未行三五步,连叹三两声……悲岂断弦’,这样就生动很多,反而将沉闷呆板的气氛给变得活泼起来。”

    “哈哈~,倒没看出来,原来硕仕兄也是戏迷啊~”杨鼎臣一听,不禁嗤嗤笑了起来。

    “嘿嘿,自然是迷喽……不过我也常想,以前文人都瞧不起这等‘俗腔’,只觉得雅部好,可我倒觉得就是这所谓的‘俗腔’才真真受人喜爱。好比北曲,世人都认为北词几废,殊不知吴中也有擅长北曲者,更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