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11 皇明祖训有云:凡我子孙,勿作聪明,乱我成法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者,更遑论如今南曲创作都兴北曲套南曲,或者用南曲创作杂剧,都成一时风尚。”

    “所以南曲才大行其道,就是因为创新,只是,即便如此还是抵不住北曲的衰落啊,这就叫跟不上形势。”

    “是这个理,所以就算当今南曲大行其道,可保不准哪天也同北曲一样。若是它一直故步自封,不思进取,说不定哪天就被这徽戏给取代喽。”

    ******************

    台上的演出一直继续着……

    王实甫的《西厢》与其它元杂剧不同,它是五本二十一折,一般杂剧都是一本四折加一楔子。改本同样是五本,小桃红演的这出‘跳墙’是第三本第三折。

    结束了这场,小桃红退回后台的扮戏房歇息,小厮阿呆连忙递上拧干的热毛巾,小桃红接过来,叠成方块敷在前颈声带软骨处,因为带了妆只得这样将就,而后阿呆又端上茶水,好让他敷了之后再润润嗓子。如此,待到下场演出时,嗓子就不会觉得不舒服。

    邹家班主进得扮戏房,满面春风的模样,看来对今日的演出相当满意。

    “小桃红不愧是是小桃红呐,首先这嗓子就没得说,水亮响膛宽净脆,绝了!”

    小桃红听了只是笑笑,并没有开口说话。

    邹班主知他在养嗓子,遂不以为意,又问:“对了~兄弟,哥哥问你,广和楼那场可是准备好喽?”

    小桃红双眸微眯,好一会才说道:“哥哥觉得小弟我可会怯场?”

    “嘿~,你当然不会怯场,老哥哥我对你有信心,先不说这扮相,这身段儿,就单说你这满宫满调,只要那么一亮嗓,保管震慑全场!”

    小桃红微微一笑:“瞧您说的,那也不是光我一人唱,都得合槽不是?”

    “话是这样说,但这戏要是没你这样的俏头,那真的逊色不少呢。总之哥哥觉得吧,这或许是你的机会也说不定,要是入了哪个贵人的眼,往后呐,你就算脱离苦海喽。”

    小桃红闻言心中暗自叹了一声,并没显得有多期待,反倒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

    *******************

    再说广和楼,最早还不叫这名,叫查家戏楼,当初是因有两出传奇戏在这里上演,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仁的《桃花扇》,浦一上演便轰动京城,这才有名气,后来到了福王爷手里又改扩建,遂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反正京城里有头有脸的人都往这处去,何况福王养的家班还极富盛名,一点都不输邹氏梨园的昆曲弟子,而且难得有机会才能欣赏到。

    这福王也是个妙人,虽是个王爷,但挺有经商头脑,早早的印了戏单子,戏单子就是戏票,上面除了印有时间地点、演出班子及演出剧目外,还将广和楼外观也印了上去:上、下场门,演出场面,甚至舞台的栏杆都刻画入微,制作还挺精良。

    这戏票是半卖半送,宫里福王是早早就送了,除了皇上、太后、皇后那里,其他各宫的主子,以及内阁、六部九卿等众多大臣,他也选了重要的送。虽说是送,可除了皇上、太后谁敢白拿王爷的?最后都是连本带利全还给了他。

    剩下就是售出去的,基本都被各省驻京的商业会馆所垄断,那票价就值钱了,所以福王爷这次光门票收入都赚了好几万两银子。

    对商人来说,钱是小事,关键是有了台面,以往哪有机会进广和楼啊。倒不是说这楼修的有多豪华,而是门槛高,没有一定级别的都别想进,商人就是再富豪,没有路子也进不了。

    更别说像小桃红这样身份的,同样是唱戏的,一边是贱籍,一边是家班,待遇千差万别,根本没得比。要不是这次的歪打正着,哪怕你小桃红就是红透了全京城,那也进不来广和楼唱戏,充其量在西河沿一带的银号会馆唱就已是最高待遇了。

    一个广和楼,一个吉祥茶园,都是上流社会去的地方,其背后主子也是位高权重之人,等级是如此泾渭分明,那‘下等人’来这里又算什么?

    其实答案大家心里都知道,只是天潢贵胄都不在意,别人还能嫌弃不成?王爷当然不在意,钱都拿到手了,管他僭越还是冒犯,都不重要。

    就好比礼部,从来都讲礼制,礼制是什么?就是庶民乘两匹马的车是为僭越,当然在王爷看来,这就属于脱了裤子放屁一类。

    古德海最近是有点肝火旺盛,反观始作俑者刘一焜,却一直稳得起,哪怕言官们因为那篇文章群起而攻之,他都显得气定神闲,反而对于近期朝堂上的种种争吵,他倒同情起了礼部尚书张瑛。

    其实皇上的态度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但对于这件事,在皇上和言官之间,偏偏夹了一个尴尴尬尬的礼部。

    人是有秩序的,等级体制就是对秩序的一种检验,皇权统治下的社会,礼法与政治休戚相关,而秩序就是靠一套礼法来控制:‘国之纪纲,礼法立则人志定,上下安’。

    ‘帝王之治天下,必定礼制,以辩贵贱,明等威’,礼部的作用正是体现在此。所谓礼治就是让人对传统规则服膺,而传统规则来自几千年的教化,人与人之间,小到一个家族,大到一个阶层,都维持着差序格局,人伦以纲纪维持,僭越就是打破差序格局,是犯规,为‘上等人’所不能容忍。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日趋发达,‘犯规’却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多,社会风俗改变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人。俗尚奢靡,逐末之风,改变的不光是整个社会等级,同样也有价值观。

    在如此‘世风日下’的当今社会,礼部固然要维持礼仪制度,维护‘儒家正统’,所以张瑛,恐怕是常常都有力不从心之感。他何尝不知驿路改革对王朝来说是好事一件,只是其中的‘越制’之事,礼部不先提出来,难道还要科道官来越俎代庖?那礼部本来就废,如此不是更废?

    一直以来,也就是弘德时期开始,内阁和宦权的相互影响,部权的相对下降,导致礼部的话语权越来越弱。过去宗室事务占据了礼部的大量精力,如今倒是宗室事务大减,但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违制行为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同样,礼部在近年违例滥收事件也屡见不鲜,不仅坏了政体,也失了威信,这样的礼部还能怎么再教化人民?

    刘一焜一直认为张瑛是个特别固守传统的人,所以他才会成为礼部尚书,从他一直尊崇儒学维护程朱理学的正统就可见一斑。纵然当下的学术界和皇权,都在尝试弱化程朱理学在政治话语权中的地位,这固然是因为曾今的东林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就是这样,张瑛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对于此连永明帝都不得不服他。

    只是他的坚持再怎么也扭转不了其大势已去,就好比将王阳明、陈献章、胡居仁从祀孔庙,也恰恰证明固守传统的礼部对于阳明心学,也不得不承认其地位。

    当然,刘一焜同情归同情,他自然也不会就这么单纯,这事从始至终真正能影响到它的,只有各方的利益纠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